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2-6 11: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的掤;
太极拳第一劲。
本意是立架搭棚。
整密,绵沉,灵活;
连续是掤劲特性。
掤劲是扩张属性。
扩张有两点:
第一放松打开;
第二架形饱满。
放松打开关节;
臂环饱满;
弧而不僵。

后背要有两个开;
一是肩胛骨开;
打开胛骨;
松肩沉肘;
圆臂舒筋。

肩胛骨能合;
两片闭住,立脊拔腰;
竖劲似枪,杠杆助力。

二是肋条开;
横劲启动;
如梁似坝;
高手不是胳膊劲大;
手臂都很松;
突然启动肋骨;
用肋骨催臂;
放出攮劲;
这个力道极大;
还往里渗透。
抡拳还是摆臂;
都与开肋密切相关。

结构上看:
掤劲四大要素;
竖拔横撑;
根节运动;
立架扩张;
内压强大。

胯轴也要有掤劲;
互撑动胯;
使其空间扩张。
髋臼空间大;
利于撑;
利于爆发;
利于虚实互动。

迅速弹抖;
就是掤劲释放。
沉住,吃住;
还要能弹,就很厉害了。

高级掤劲,就像网兜;
能瞬间扩张;
又能陡然放松。
极变很快;
位移却很小。

掤劲,也在内腔鼓荡;
目的就一个;
催生内压,内劲布身。
舒缓绵连时;
好比一面静湖;
投一颗小石子;
激发层层涟漪;
缓缓运开。

速变迅捷时;
劲中带风,周整雄强;
沉透刚韧,势能勃发。

入静时忘我;
出动时神全。
若意念无界限;
则掤劲无极限。
 楼主| 发表于 2020-2-6 11: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立架似塔;
正身正形。
脊柱又叫大龙;
顶端入后脑;
末端在尾椎。
人的想法;
通过三十一对脊神经;
传达周身;
脊柱通畅敏感了;
动静迅捷协调。

运动产生热;
热就是能;
内动内热;
外动外热;
以内催外;
则通体都热。

内家练拳;
动静不大;
内腔热能极强;
热气熏蒸;
腹部又称鼎炉。
外虽静,内奔腾;
随拳式游走;
热力如潮;
簇拥涌进。
大冬天练拳;
头顶冒白烟;
热气蒸腾。

所谓牵引:
站桩时;
轻微运动肩胛;
牵动二胛之间筋肌;
疏通胸颈椎;
进而微动整条脊柱;
用意松顺椎体;
臀部慢中开合;
聚精提吸会阴;
轻轻刺激尾椎神经;
提升敏锐力。
后背与脊柱敏锐了;
动态提升一大截。
站在那里,人虽未动;
意识一波一波的;
想冲纵出去;
皮肤像是过电;
这叫攻皮。

什么劲,都离不开心意;
练出整沉了;
要收摄心意;
动作往敏锐上转化。
东西看着轻了;
实则是敛住了;
质量反倒更高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2-9 18: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拳架的:
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
太极拳就是一阴一阳的脚下功夫;
阴阳变化一通百通。
太极从脚下松是无法回避的。
太极脚运行的过程是减加法,先减后加。
每一动作,先由脚下放松;
可以用电灯的开关来形容它;
当你想让灯亮时要先按开关。
阴动脚引手,手是灯泡;
当松脚时;
太极拳开始运行。
由实脚开始松;
继而由膝由胯,节节放松。
逐渐实脚变成了虚脚;
虚脚变成了实脚。
这是减加法。  

太极脚在虚实转换过程中;
行走的是弧形线;
严格按八方线的规矩做。
手上轻扶八方线;
脚下同样轻扶八方线;
每个动作实脚为八方线的中心;
例如搂膝拗步;
实脚向虚脚转换过程中;
由实向虚以减法方式渐变为虚脚;
原来的虚脚呈弧形线
运行到实脚正前方;
在正角位(30度)定住。
整个运行过程包含着脚下阴阳变化;
八方线、太极减加法。
太极拳脚下虚实变化是渐变;
不是突变。
练功的过程;
就像大树往地下深深扎根的过程;
日久天长;
太极脚的功夫自然上身;
桩功很坚固,撼之不动。
太极脚是太极拳最为朴素的学问。  

太极拳由脚下松时;
会有这样几点感觉:
首先,身上处处在和自己作对,全身僵紧。
偶尔松一松手指,感觉很舒服;
难免使人产生松是否应由手上松的心理。
其次,行拳过程中由脚下松;
全身会自然平稳;
学拳特别强调阴阳要分明;
实脚要实足;
虚脚要虚净。
单脚完全重心的情况下
更会有婴儿学步之感,摇摇晃晃。
这种现象在初学阶段是很正常的。
膝关节有疼痛感,是膝关节着力。
以大腿支撑全身;
膝关节不负重;
疼痛感就将消失。
但是身上其他地方的肌肉也会出现难受的感觉。

脚下松是习练太极拳的基础。
脚是人之根基。
人体各个关节;
每块肌肉都是紧密相连的;
一旦由脚下节节放松;
自然由于不可能一步到位;
每松一处关节,一块肌肉;
其他地方的关节和肌肉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由于牵拉,就会产生疼痛的感觉。
这种反应;
是我们上下内外不协调的结果;
要多练拳,套路熟了;
疼痛感即消失。  

太极拳从脚下一松到顶是一项大工程;
能够达到从脚下一松到顶;
也就进入了太极大门;
非数年纯功而不可及。
但拳友们不可因困难蓄而废。
在习拳过程中;
要坚持每一动作从脚下松。
自己身上各关节、各肌肉每松一处;
脚下松功不可没。
直到你全身九大关节节节贯通;
脚下一松四梢空;
自然就体会到太极拳空松的美妙。   
 楼主| 发表于 2020-2-9 18: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20-2-9 18:28
浅析拳架的:
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
太极拳就是一阴一阳的脚下功夫;


看看行拳心诀:
腰胯带全身,上下分两层,
胯走三个圆,手上必成环,
一环套一环,环环紧相连,
搭手黏得牢,全靠松得妙,
形本无其形,意本无其意,
练收不练放,炼炁不练力,
我已没有力,唯借人之力,
我已舍去力,天地无穷力,
我已没有根,处处都是根,
我已没有身,处处都是身,
我已没有我,处处都是我,
万物合太极,一切归无极。

 楼主| 发表于 2020-2-9 18: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太极之理;
全力模仿动作;
学会了之后苦练多年;
到头来都太极操。
想学太极拳;
必须从每个动作里面
弄懂太极拳的全部原理;
故而可以一通百通;
通过一个动作弄懂所有动作;
因为太极拳动静如一;
由始至终都是一个原理;
这才是太极拳的盘练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20-2-9 18: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拳不可以随意称其为拳;
拳之劲如人之灵魂;
一个没有灵魂的人
不能称其为纯粹的人;
拳也是如此;
拳是运劲之物;
无劲怎能称其为拳?
练什么拳都可以不是拳。
劲道贯通了;
任何拳都是拳;
因为劲就是拳的灵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15: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研究变化之法;
探索协调之术;
追求平衡之道。
什么最长,最具弹性?
螺旋。
劲活即变化;
弹簧可长可短;
善于抻缩;
还能抖发,又可环绕。
螺旋规律:
易,向有利改变;
这是生命意义。
增进活力远比增进强度;
更具价值。

改变肌肉弹性;
没有肌肉,人寸步难行。
弹性肌;
使动作更迅速;
意识更敏锐。
反之,肌肉僵化;
导致津血不流;
神经坏死;
意力下降;
衰弱是必然的。
有刚度,有柔度;
这是一块活肌;
便是很好的。

改变筋腱张力。
筋键在肌肉两头;
一开一合,一抻一松;
练得就是韧性。
放长,螺旋,扩张;
这是练筋法门。
放松之下;
饱满之间架;
使筋键得以锻炼;
松紧调配,运劲精确;
筋劲韧性得以增强。

关节联系神经;
又是主筋汇集所在。
练拳,学会用结构练关节;
是最佳练筋法门。
同理:
结构也能锻骨;
骨力沉实,密度坚硬;
离不开高精度功架。
故而,武术强调正形。
形,就是架形;
结构支撑所在。

我们指拳架的横竖劲;
实际是一种骨力支撑。
竖劲为支;
横劲叫撑;
横竖到位;
自然构架稳固;
再运动起来;
骨骼得以正向增强。
无论桩功,或是套路;
立架结构,必不可少;
架形正规,无比重要。
盘拳先正形;
静态架形;
动态式子;
劲求到位精准;
骨密度将逐渐沉实。
拳法即是易法;
改变自己,从自身做起。
由弱变强;
自浅入深;
逐步脱胎换骨;
整体焕然一新。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16: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自然界里的动物:
猫胜欢似虎;
蛇赢傲如龙。
身上有了东西;
人不能嚣张。
练拳亦是炼心。
有功力,更要有德性,叫功德。
练武之人:
不应喜杀戮,要灭戾气;
培养好生之德。
有智慧的武人;
都是身心并修。
做好笔记:
看看一段时间;
自己有哪些长进;
记录下来。
人发奋图强;
别等别靠;
自己成全自己。

内家强调内在功力。
看着巧妙;
以为有捷径,图快;
心里有了投机念头;
功就不扎实了。

所谓捷径:
是找对了法门,得了正法;
还要依法练功。
下功夫;
并非急火猛催;
而是滴水穿石;
江入大海;
万木成林。
耐心放下;
静定自己;
积少成多;
由浅入深;
渐行渐深。

你看那,大雨滂沱前,必有乌云压境。
繁花似锦后,必是沧海桑田。
功夫深了,有情有景;
看什么都能触动你。
进入一种境界;
要立一种精神。

有精神;
不是张牙舞爪;
不在声势大小;
在于境界内涵。
神态威猛,刚劲非凡;
柔和顺遂,清灵迅捷。

重要的是;
如何走得长久远。
变化之道;
就是能量起伏过程;
由弱转强;
否极泰来又或泰极生否。

练拳如人生;
如何把握节奏;
驾驭趋势;
需要静静思考。
浮躁错过风景;
细致窥见精髓;
学会做个有心人。
什么事做到犹性未足;
就合适了,恰到好处。

斧是砍的,刀是抡的。
肘部抬起,往下一砸;
这个劲叫斫,现在叫劈。
劈劲,不是肘劲;
而是背腹之力;
下劈劲大速疾;
就要合腹扩背;
丹田瞬间一紧;
肘底才见力道。

初练时,丹田微颤,浅缩轻快;
先确保它启动即可;
日久功深,逐渐由弱转强。

提吊丹田,莫要憋气;
能唱歌,能说话;
该呼就呼,该吸就吸;
暗中内动;
外在一切自然才是对的。

吊丹练到深处,小腹力点;
自然抱住不散;
成了自然态势,这叫抱丹。
练到抱丹境界;
再修吐纳术;
会更深一层。
那是以后的事儿了。

若想臂劲绵沉;
别紧绷肌肉;
这样反而浮了;

要扩背沉肘;
压缩背阔肌;
丹田一抱;
侧腰一撑;
肋条一撑;
力道立马激增。

推手不是手,推得是功力;
身子外层绵柔;
里头内压膨胀;
推上去跟大磨球似的;
身上更绵沉。
非技巧不好使;
而是功力为基础。
半斤对八两,差不多的;
技巧能出奇。
十斤对一斤;
差距悬殊,无技巧可言。
看到高手随手一拨;
放人丈外,随意潇洒;
以为技巧通神;
上去一摸:
人家又整密,又圆活;
力道铺天盖地;
再加上虚实莫测;
根本站不住。
故而说:
功力为王;
技巧点睛。
高手就是综合素质高的人;
不仅技术全面;
功力同样上乘。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5: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的时候:
质量不是重量;
质量是能量;
重量是地球引力值。
一个好劲,两个因素:
变化之柔与密度之刚。
有人立架:
大开大合,声势宏浩;
外头舒张,里头扽着。
还有人行拳,精致小巧;
善抹精弯,里头撑着。
不使劲,但不缺劲;
这是什么?
是结构使然。
结构力就是能。
整劲加上速度;
这个能就大了。

非关乎体重。
两百斤的人;
出不来三十的力;
结构散漫,误差太大;
瞬间的能,募集不起来。
但体重大的人;
同样训练得法;
劲速齐备,协调性优秀;
则爆发力十足;
能将体重化为势能;
体重轻的人挡不住。

将自重化为动能;
体悟圈弧之道;
通过惯性,转化自重;
这就是太极。

所谓的功:
长期盘拳;
能量得到积攒;
又称为蓄劲。
天平,一种衡器。
好似拳劲;
关节互为支点;
圈中互挣;
即是调平衡。
立架要均匀;
中间有根柱子;
犹如脊柱;
支点在中间;
两边等长抱圆;
形成两个臂弧。

听劲精髓;
在于协调自身平衡。
这边重了;
划一个圈,往那边换。
那边重了;
顺势一松,往下顺劲。
右手一搭,松沉吃住;
开始运肋,腾开锁窝空间。
后腰一撑,扩背如球;
进而二胯互动。
一动无有不动;
自旋与公转;
丹田核心产生力点;
自重即会转化为能。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5: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的时候运劲要活分;
明着撑,暗地里通。
劲看不见;
心能感觉到。
心是看不见;
心能感触心。
外处平静,静若处子。
内起风波,暗流涌动。
昂首伸眉远眺;
精神昂扬扩张。
意气高远持桩。
每人都有个练拳地方;
或家或外。多年习惯了;
此地映射你的场。

人与人也是;
相处舒服,彼此融洽;
会相濡以沫。
又或是,怎么都不行;
在一起就别扭;
这是气场不对付。

场是一种心态;
又或人体做功带出来的。
虽有八拜之交;
也会有各自立场。

师徒一起练拳:
拳友们会感觉练得好;
这就是气场!

中国拳法:
门类庞大,种类繁多;
拳理互通。

你管撑沉叫掤;
我管采捋叫闪;
没关系,东西对就好;
名称是人编的;
拳要看本质。
一撑一旋;
侧腰合肋。
一整一靠;
速合丹田。

运掌力,即是运腰劲。
腰劲大,手掌轻;
胛骨开合;
必要呼应丹田。
丹田轻快松紧;
能使内腔提速;
在配臀肌弹性;
整个人就强悍了。
一转腰,必催胯;
腰胯合成一个轴;
发力时,产生高强抛物力。

看看金刚捣坠的最后一下:
一个童子拜佛蓄势:
上打咽喉下打阴;
裆下好似一匹马;
换得灵;
催命门,直身前冲;
一掌崩出,突然顿刹;
周身豁然一整。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