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5: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就是这样:
一面阴来一面阳。
抱个圆;
手臂内弧,称作内线。
裹腿开髋,双腿内侧;
称作内线。
四肢外沿为外线。
领首立脊;
前身中线,称作内线。
后身中线,称作外线。
内线放松回抽;
外线四下扩张;
盘练拳架就是体悟这些内容。
丹田塌缩,后背扩张;
动能往小腹聚;
力点稳定致密了;
好似一颗珠子。
行起拳来:
肘窝常虚;
鹰嘴常坠;
肘力指向斜下方。
劲在肘底。
肘窝很深;
鹰嘴很尖锐;
下沉力非常大。
看着绵绵的;
突然一搭手,一下牵制住;
动弹不得。

再看云手:
中轴为界;
内线松,外线掤;
左边一圈;
右边一圈儿;
云手似撩帘;
腾出云门空间;
拉张肩井力点。
大转子与腹股沟;
一块骨头,一条筋;
练好了能出大爆力。
纵力好,冲量还大;
脚下一踩,大转子一撑;
猝不及防的。
丹田崩,后海填。

平时没事,或站或坐;
轻轻动着丹田;
脊柱不要动;
后腰筋膜一鼓一鼓的。
丹田一颤,突然启动;
后腰一撑,伸手就是一拳;
你被后坐力撞飞;
这就是整劲。

拳学结构力;
不离点与线;
精确误差小;
省时又省力。

功夫深的人;
都有底衬劲。
基于一个劲;
衍生诸多劲。
这个底衬,通常是整劲。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5: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整劲源于矛盾;
大的同时,又能小;
密度与张力并行。
你看肘底捶;
右掌立沉肘;
左拳握撑肘;
丹田一抱;
后背一扩;
双腿支撑;
兜盆填海;
整劲就出来了。

任何一套拳法;
都能成就;
够深度,技术活还全;
拳就厉害了。

东西都怕拆;
懂得分析了;
秘密就藏不住了。

一气呵成,才见气势。
浮华空洞,薄纸一张。

横平竖直是楷书;
立柱搭梁十字劲。

笔走龙蛇是草书;
腾筋滚腔肚里旋。

拉开架子,摆着规整。
一掤二捋,透着灵活。
拳不软,刚劲偏偏似流水;
这是大伽。
围着丹田做;
绕着脊柱盘。
盘根活窍;
开拓内空间;
目的是劲力贯骨。
骨头里隐隐嗡嗡;
像大和尚念经;
静思敲木鱼是共振!
练出骨力微振;
则人功力极高。

拳劲要通筋走骨;
别往外头撒;
往里头去;
这就又深了。

肋腋开,背力扩;
掌护心窝。
丹田一抽,内压膨胀;
内劲顺着竖脊肌往上漫。
练至关键处,收下额;
眼神微微上射;
挑起后颈大筋;
鼻尖深吸一丝气;
内压沿着竖脊缝隙;
还能往上追一节。

是火就要喷;
是水就要淌;
天道使然。
在弧上找松紧;
在圆中求鼓荡。
从自身弱点练起;
若平衡性不好;
练练独立桩;
抱个圆:
一腿支撑;
一腿端平;
勾脚尖,对鼻尖。
持一两分钟,三五分钟;
百会敏锐;
筋肌微动;
毫厘之间;
用脚底体会平衡。

劲路一事:
入于精深之处,千丝万缕。
敏锐于心;
一丝一毫的找;
窍窍相对,骨骼取正;
再求盘旋之道。

静也不能歪;
动也不能歪;
上下顺成一条线。
左右平衡,不贪不欠。

劲搭配对了;
好似通了电极;
会有热流蚁走。
以耳根返闻脊背;
中定走架。

这种内观意识;
脑内更加空明;
神有落脚处;
静力升华;
对于修心练意;
很有效果。
动态更加纯净。

拳行正道;
行住坐卧;
都是正劲。
正劲就是功力。
太极生活化;
生活太极化。
日常行止,不离礼法。
自然规范,暗合仪轨;
该行则行,该止则止;
各安其位,对等有序。

练起拳来,不管不顾的;
不间不界的,很难成气候。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6: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站桩的方法与感觉以及效果:
站桩得入静,心里着急不能站。
会受情绪影响。
找个清净地方,凝神静气。
理顺气息之后;
中正站立;
两足分开,比肩稍宽。
相住膝浑身关节不能直;
手臂三道弯:
腕,肘,腋。
手臂前后左右的轻轻掤开;
以微微挂上筋为宜。
都是适可而止的事;

练拳最怕走极端;
生拉硬拽的只有毁了自己。
高度与肩齐平或略高。
中正安舒是原则;
要持守住;
过激就捆住了自己。

站桩不用劲,怎么会有劲?
要练出劲,就练最快的劲;
最猝不及防的劲;
而这个劲来自于放松。
身体放松;
就是骨升肉降;
精神得提起来;
做四面八方观想;
做如履薄冰观想。
意念要死盯着一个地方;
心就呆了;
浑身上下的观照自己;
站一会儿;
微动就产生了;
那是一种微小的震荡交错。
东西来了,不要管它;
随着它来调整;
要学会了被动;
以后身体就主动了。

要开就齐开;
要合就齐合;
松紧交替,意趣盎然。
要学会意动形随;
就做出你自己了。
要学会从里头换意念;
能换意将来就能换劲。
为下一步发力打基础;

站桩就是动态孕育。
孕育什么?
四个字:自然勃发。
等站出了这个东西;
再练也就顺其自然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6: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道是十年一换;
武学是千年不变。
所谓一时一事儿;
人是过几年就一个坎;
拳是一层深一层的体会不同。

遇到瓶颈;
没有身心准备;
考虑的不长远很可能就过不去。
越不过的高山是生活。
输了拳可以找回来;
生活的境遇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
既然活着;
就得随时准备从新开始。
人在一件事上下了大功夫;
最后发现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
人生原来是个大圈。
活的痛快是因为有拳;
也是一种幸福。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0-2-21 15:25 编辑

盘练太极拳为什么需要既缓慢又松柔?

因为这样能疏经脉,通气血;

从而使人体获得健康和长寿;

方法如何呢?

这就是运用脊柱行拳!

这是人体养生祛病的根本所在。

什么是“脊柱行拳”呢?

就是指在盘练拳架时以脊柱为主动;

手脚随动的行拳方式。

学拳初期,是用手脚来打拳;

使得是局部肌肉力量很僵。

当我们学会了以腰带脊;

发挥腰部的枢纽作用时;

再随着功夫的加深;

“腰”会逐渐成长;

先是与胯连成一体;

以腰胯来带动手脚;

接着脊柱上下伸展;

形成一个连接大椎和尾闾会阴穴的身体中轴线。

臂和腿好像牵挂在身体的中轴线上;

行拳时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

从而起于中轴线;

终于中轴线。


动手不动腰为僵手;

迈步不用腰为死步。

上肢要体会“以腰带臂”;

下肢要体会“步随身换”。

全身的放松关键

在于肩胯的放松。

在盘练太极拳时:

脊柱有三种运动方式:

上下拉伸;左右转动和前后张弛。


1;脊柱的“上下拉伸”

使人体脊柱的S曲线得到适当调直;

可以纠正头颈不端和突臀的毛病;

做到身法中正。

2;脊柱的“左右转动”

是太极拳形成圆弧动作的动力源;

是以脊柱带动四肢运动的主要方式。

3;脊柱的“前后张弛”

是说脊柱如同弓背;

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含蓄张弛:

蓄势时脊柱随着吸气微微后弓;

称为“吞身”;

发势时脊柱随着呼气微微前驰;

称为“吐身”。

行拳时脊柱随着拳势开合变化

和拳势呼吸呈现出节律性的张弛;

这是形成太极拳开合鼓荡的动力源。


太极拳中脊柱的运动方式;

初学者可能不好把握;

但它却是练拳的必经之路。

能够熟练地掌握这种运动方式;

无论是养生祛病;

还是技击功夫;

都大有好处。


如何把握好脊柱行拳的关键呢?

解读几个关键要素不能丢:

第一,立身中正。

具体到脊柱;

即要求脊柱要尽可能地

上下成一条线垂直于地面。

人体的自然脊柱为S形;

由胸椎的后曲,颈椎和腰椎的前曲而形成两道弯。

这就是拳架的:蓄势如拉弓对脊柱的弓形要求;

第二,虚领顶颈。又为顶头悬;

这是居首位的要素;

行拳时始终不能丢了它;

做好虚领顶颈的一个关键点

在于大椎上领以达到人体自然垂直的最高度。

第三,含胸柞背;

具有舒展颈椎胸椎的作用。

含胸与柞背实际上可以看成一个动作;

细细体会含胸;

不用刻意拔背;

几乎就能做到含胸柞背了。

第四,松腰,和松胯紧密相连。

太极拳以腰为轴;

腰不动手不发;

腰带四肢。

这就是腰在运动中

具有优先性和枢纽性的作用。

练习松腰时,可体会两点:

一是气沉丹田;

二是命门拎住。

第五,尾闾中正。

尾闾,在尾骨尖端下;

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要尾闾中正;

就需要提肛。

这非常关键。

尾闾若不正;

前面的要素功劳几乎就前功尽弃。

由于尾闾是不好感知的缘故;

许多拳友们常常在此犯错。

切记!切记!切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1: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凡动步:
须知“步不稳则拳乱;
步不快则拳慢”。
步稳则拳坚;
攻击力道才足;
步快才能迅速命中目标;
交手时的步法、步幅
可根据情势而定;
不宜过大,大者转动、进退不灵;
一般以侧马步、垫步、活步为宜。

进退时两足不可并排站齐;
应该是前后叉开。
因为两足并排站立容易前俯后仰;
而且虚实不分;
动转进退不灵活;
往往贻误战机,为敌所乘。
进退还必须控制好与对方的距离;
不离开敌人太远。
一者,远则打不到敌人;
二者,容易被对手所乘;
切记“远不攻,近要刚”。

看太极拳特殊的步法——“星月步”。
星月步为脚尖、脚跟贴地扣;
摆转换步法时形成的类似星星和月亮的步法;
大脚趾与小脚趾相互领劲。
因摆、扣的大小、老嫩不同;
划出不同形状的月亮;
因此又分“满月”、“半月”、“月牙”。
星月步内含有连贯的
“前扫”和“后扫”的动作;
在泥地上练拳;
从步法留下的痕迹
可以看出“太极图”的形象。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5: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一拳,养气为根!
太极拳是通过练有形之身;
得无形之气。
而这气的重要作用;
就在于“内强五脏和六腑”。
五脏指人体的心、肝,脾、肺,骨。
脏,古通藏。
五脏具有藏的特点:
藏精,藏气,藏血、藏神。
中医学认为: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与各腑其他组织器官相联系;
从而形成有机的整体。

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腑,在《黄帝内经》中写作“府”;
有府库的意思。
六腑的基本机能是受纳、消化食物;
并分别清浊,传送糟粕。
也就是消化系统!!!

我们说太极拳养生;
广义的宽泛来讲:
是指人的精气神!
但,这里尤以“养气”为主。
太极拳对人体“气”的滋养;
主要是对外气;
天地浩然之正气的调摄
和内气(先天之气)的调养。
以后天浩然之正气
和水谷精微之地气;
对先天之元气的返哺与充实。

气是什么?
气虽无形,却是有质。
这个质:
就是一种维持我们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能量。
这种能量;
使太极拳与天地能量谐波共振;
通过共振可增加骨骼的密度与强度。
这就是我们所称的“气敛入骨,洗髓生精”。
因此我们说:
太极拳练的是“气”;
养的是“气”;
得的是“气”;
固守的也是“气”。
因为“气盈”则盛。
气足方能遍布全身;
达于四肢百骸,濡养机体。
也就是如道家所言:
“周身龙虎任意行”。
使有形之身更加气壮体健。
所以练太极拳;
滋养太极之“气”;
是太极拳养生强体之本。

反过来,太极之气足;
又可生太极之功;
提高太极功力的水平;
并可进一步调整人身之形;
即骨、肉、筋、膜之间的相对运动;
起到以内调外;
达到最佳的调身整形之目的。

庄子曰: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生,散则死。

人之所以有生命;
就是因为有了“气”。
“气”聚在一起,人就活了;
“气”散了,人就死了。
“气合而有形。”
说的是人的形体是由
“气”相合而成的;
所以“气”是生命的根本;
也是太极拳养生的根本。
故曰:
千古一拳,养气为根;
今世不修,万古之恨。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6: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是促进调整人身之形;
即骨、肉、筋、膜之间的相对运动;
起到以内调外;
达到最佳的调身整形之目的。
即是使体内气足;
气之聚,聚则生,散则死。
这里尤以“养气”为主。
太极拳对人体“气”的滋养;
人之所以有生命;
就是因为有了“气”。
“气”聚在一起,人就活了;
“气”散了,人就死了。
“气合而有形。”
所以“气”是生命的根本;
也是太极拳养生的根本。
太极拳是通过练有形之身;
得无形之气。
而这气的重要作用;
就在于“内强五脏和六腑”。
五脏内的肺就是主气囊。
藏气。
新冠病毒就是破坏肺之主气功能;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盘练太极拳的根本目的!!!
气血贯通百病消;
气血不通万病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6: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太极拳:
太极拳主宰于腰;
也就是说太极专攻腰法;
控速调劲。
练拳时,以腰控手。
腰间生变化;
催得手臂变化。
腰速即是拳速。
腰快,带得手急。
腰慢,运得臂沉。
如果手挺快,
腰闲着呢,拳架这就没了。
腰力往手上催;
内压贯指,一气连绵。
如果腰力确实不错;
就是没合上节拍。
也就是腰与手,节奏不一致;
腰挺有劲,也挺灵活;
手总是慢半拍。
则劲路就有问题,发挥不出来。
练套路,就是练劲路;
以腰带手,体会抛物力节奏。
慢练如缠丝;
这条丝线:
指的就是螺旋劲路。
缠缠绕绕,拧螺丝钉般的;
为了功劲更整更透。

练拳时;
腕子不能活;
手腕一活;
腰就懒了;
要催丹田,运内腔劲;
转臂碾掌,通涨指肚。

练拳贵在体会;
丹田一颤,命门的后腰一拎;
领首拔背,身子一长,这是拔劲。

顺势一落,填海抱丹;
虚胸扩背,这是抱劲。
两个劲连起来;
又成了波浪劲。

敢于放松手臂的人;
腰里都不缺东西。
换劲,换得是腰劲;
不能只换手劲。
需要腰比手忙活。

练刹腰,身势刹停;
控制速度,募集整劲。

练拔腰,放长劲路,增强杠杆力。

为何练内动?
就是使腰劲更丰富;
活化核心区域。
中盘如球体;
不仅要有内压,
还要灵活。

腰劲比手劲大得多;
再练得活,这就不一般了。
一腰生百手;
能用腰劲驾驭手劲,才是好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6: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武术的的器械:
刀是弯中直;
剑是直中曲。
滚背抡肱,势大力沉。

刀法没复杂的;
搂头盖脸,冲过来就是一刀。
刀有弧度,用起来却简单直接。

剑看似直的;
把剑当刀用,身上就别扭了;
不知怎的好。
直的东西;
要拐着弯儿用;
妙处便出来了。
剑不能握死了;
手心要空;
内腔呼应腕子;
意念闪得快;
剑法就灵。

静对长空,独立守神;
指的就是桩功。
站桩,深修意识力;
暗中协调神经;
用意识刷身子;
深松之际,犹如过电;
汗毛根根立;
脑门儿中央,微微麻感。
站桩似跑;
不是真跑;
身子里头涌动;
含着跑的劲;
要的就是这股兴奋;
这是能。

顶头悬是立顶,虚裆,丹田独悬。
悬,形容独立感;
重心不前不后,不偏不倚;
正好在中间;
自重就活泼了。
舔胯人懒,驼背人颓。

精神轻轻含聚;
站如钉立,提挈全身;
虚空如大我;
用丹田拽腹股沟筋。
即使不动,意识立架;
也要六面开花;
把劲做圆乎了。

固横走竖;
两肘撑沉;
肘如放在高桌上;
好似支点;
领首松顺脊柱
这样效果就好了。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