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16: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0-4-24 16:47 编辑

盘练拳架的秘诀:
需要虚领顶颈;气沉丹田;守中!
丹田(小腹)与大地(地球)重合;
地球就成了丹田;
将地球挂在尾闾;命门,大椎;
行拳走架;
全身就会产生极大的弹性;
这全是在用意,不是用力;久练则能气沉脚底。

平时盘架体会三挂:
一是体会把地球挂在尾闾;
二是体会把地球挂在命门;
三是体会把地球挂在大椎。
分别用这三个部位提着地球盘拳走架。

这对于腰腿产生内劲(松沉劲)会有很大帮助。
丹田在太极拳里泛指小腹;而不是穴位。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6: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拳架的气贴背:
气出气入气贴背;
方能收敛入骨。
气入骨髓叫中气领起;
气贴背就是说气通后背;
后背这块肌肉
才可以很灵活的自如的运动。
往往很多练武者
把后背的这块肉练死掉了;
特别很多是练散打搏击的。
这个虽然肩膀很活, 也很有力气;
但是这个力是肌肉的力。

气贴背的目的就是说气从后背上走;
然后将这这些肌肉把它练松;
不用肌肉力来发力;
通过气在左右背之间的旋转游走;
此来达到力由脊发的目的。

也就是筋骨之力;
力由脊发就是力由
华佗夹脊穴这里发出。
那要做到气贴背;
首先他必须要做到空胸;
使后背浑圆放松;
胸要空含胸就是
两肩胛骨打开向前扣;
而后胸骨打开。

气贴背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只有做到松胸松肩;
空胸含胸,圆背通背;
这个东西才能体现出来。

气贴背不是说真的气去贴上背;
是气可以贴着这个背走;
先是骨升肉降
继而骨肉分离的。

这只有身体上完全松透的情况下才会有。
如同一个衣服架子;
那么肌肉就好像衣服;
骨骼是架子;
这里的关键是大椎领起!
肌肉挂在骨头上,下垂;
这就是一种放松的状态。
这时气血才不会受阻。
那么气也就可以贴着背了。

这个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
是因为我们的肩胛骨胸骨;
它都长在一起了;
像生了锈!
我们松肩说是松肩;
不是指松肩关节;
而是松肩胛骨!
松肩胛骨过后
背这块肌肉松的
包括肋骨和胸骨。
它是一动无有不动;
你想你如果做到一个正确的这个松肩;
你的虚领顶劲和涵胸也就做到了;
那么这个气贴背的感觉
也就很容易找到了。

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即方法:
是圆的运动;
意的运动;
气的运动;
知觉的运动。
理解了这些内容;
就可以进入太极拳的大门了;
里面是汪洋大海;博大精深啊!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16: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时:
我们需要的是:
心理的虚静;
生理的康健。
停下来,笑看风云;
坐下来,静赏花开;
沉下来,沉静如海;
定下来,静观自在。

在内内气流行;
在外身形安舒。
心静则清;
心定则恒。
心境平静无阑;
万物自然得映;
心灵静极而定;
刹那便是永恒。

意如春风;
气如春水;
神如天空。

意行气动,气动神明。
意气风发,浩浩荡荡;
如宇宙俱动;
精细到无微不至;

大到整个人体乃至全部宇宙。
小到人体的细胞;
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由点动到全动。
空气摩荡;
重量旋荡;
肌肤鼓荡;
内劲鼓荡;
下如羽毛飘荡;
上如气球的腾起。

行拳过程是
体悟意形行气合一;
第二体悟气行合一。
第三体悟神气合一。

惊起四梢永无惧;
灵劲上身天地翻。
第一体悟气沉丹田。
以丹田为中心的气球运动。
是内气带外动的方法。

第二体悟中轴线;
气沉丹田,虚灵顶劲。

第三体会顺重量,涡流体感。
是体会外动促内气的方法。

第四体悟顺遂呼吸;
吸合呼开的气感。
体会内外俱动的方法。

第五体悟虚实变化似水流。
气遍周身不稍滞的气劲感。

第六体悟以气运身的气球感。

第七体悟运劲如抽丝;
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
身体左右渐开线的螺旋劲感。

第八体会全身如气球撑开的浑元掤劲感。

第九体会由丹田点动
到全动的一动无有不动的气劲感。

第十体悟圆球的气感;
体知全身无数隐形圆势感。
包含肩气圈,腰气圈,胯气圈。
脚手气圈,肘膝气圈。

第十一体会五弓合一的完整一气的劲感。

第十二气是在放松中的体液(血液)流动感;
隐含身体中质能信。
气血畅通的流动感。

第十三体会行拳中节节贯串。
螺旋盘旋的节节联动意气劲感;

太极的劲是劲感;
是内在流动的劲;
绝无直劲;
不用生硬力,多余力;
太极劲是八面支撑的平衡能量感。
是有意无意;
有知无知;
有觉无觉;
有欲无欲;
有为无为的混元一气之劲。
灵劲原来就是琉璃。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18: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需要明白:
静之则合;动之则分;
分则螺旋;松旋万势起。

再看太极的四合:
心理生理合;拳理天理合;
拳理地理合,推手人我合。

太极如扯钻,上肢如钻绳,
脊柱如钻杆,两脚似钻头,
两胯似轴承,尾闾要中正。

太极三平衡;
细胞质平衡,细胞能平衡,信息场平衡。

太极三能态:
坚刚即固态,轻柔即液态,虚灵即汽态。

太极有五弓:
五弓合三球,两腿如立轮,两肢如卧轮;
身躯如气球。

气球有三圈;肩腰胯气圈;
球中有中轴。
上下一条线;
百会丹田会阴是轴线。
丹田在球心。

四肢似被动;腰脊是主宰;意气是君主。

骨肉是大臣。
在意随重流;
在内随气行;
在神随势行;
在行自螺旋。

心知如明镜,身觉似流水。
往来如日月,鼓荡如江河。
平衡天地柱,协调如导体。
盘旋如涡流,精神如灵猫。
轻灵似涨潮,沉着似落潮。
沉劲要持久,顶劲要不断。
蓄劲似开弓,发劲似放箭。
劲道两螺旋,胆豪如猛虎,
疾速似惊雷,完整如钢球。
传动如链行,身形似气球,
气动似流水。轻功似平衡。
柔功似流水。刚固如山岳。
空功纳万频。心功容万境。
万境感遂通。轻灵似风行,
灵捷似鹰行。一觉便知行。
轻沉如称秤。运劲走螺旋,
知热似暖阳,脊动身骨行,
力发骨架传,功为质能信。
筋长在全身,全身如一筋。
圆活如车轴。
吸收如雷达,发放如激光。
神气似波荡。
浩然大气场,浑元一气球。
沧茫如天地,浩瀚如宇宙。
 楼主| 发表于 2020-4-27 14: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盘练拳架时的呼吸:
呼吸是行拳之要:
如果不懂得呼吸要点;
武术一辈子别想提高!
气畅则拳顺;
气阻则功滞。

说明行拳时呼吸的重要。
武术运动中呼吸的艺术;
正是武术功夫的组成部份。

呼吸即肌体内外的气体交换;
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是“吐故纳新”。
拳架的每个动作;
都表现出独特的精、气、神。

健康成年人安静时
呼吸频率每分钟为12--18次;
练拳时因动作激烈;
呼吸次数每分钟可达几十次。

拳架包括各种不同的姿势变化;
其呼吸方法也不同;
通常人们总结为四种:
即“提、托、沉、聚”。
如“腾空飞脚”是提气;
“探海平衡”是托气;
“仆步穿掌”是沉气;
“震脚砸拳”是聚气等。
这几种方法是武术运动中
呼吸的特殊表现形式。

人们盘拳走架的体会是:
“呼吸乱,拳脚乱”。
练拳时的呼吸方法有如下几点:
一、自然。
注意“气不上涌”;
需要气沉丹田;
从起式到收式都要呼吸自然。
不可憋气、闷气和无目的地“存气”;
这样就能够做到使呼吸较自然和畅快。

二、深慢。
行拳时要求吸气深,呼气慢;
即鼻吸嘴呼,深吸慢呼;
整套动作中避免出现张嘴喘气的现象。
尽管体力逐渐消耗;
呼吸加快,但节奏不乱。

三、用“息”。
一呼一吸之间的过渡通常称为“息”;
练拳时要善于用“息”。
运动量较大的长拳、通臂、翻子等;
对“息”的运用颇感重要。
气从深吸到慢呼或从慢呼到深吸;
其间的过渡正可从容行拳。

当你每吸足一口气;
肌体得到氧的充分供应;
顿觉劲力充足,精神旺盛。
这正是高质量完成动作的前提;
正常发挥技术的条件。

常见打拳气喘,呼吸失调;
除体质和耐力方面的原因;
同没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有关。

武术的套路运动
能够锻炼人们强健的体质和耐力;
也需要强健的体质和耐力
才能表现出高超的武艺。
只有注意呼吸的方法和技巧;
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技艺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4-27 14: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时身体坐胯;
会感觉肚子掖住大腿。
这是胯的纵向折叠。

膝盖上顶与屁股下坐是一对力;
肚子放在大腿上的有一种合住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20-4-29 09: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需要立身中正:
骨架不中正的人,气息很难收进去;
气息收不进去的人,骨架很难节节松下去;
筋骨与内气,相辅相成。
 楼主| 发表于 2020-4-29 13: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立身中正盘拳架;
对拉拔长功架间;
脚似车轮腰为轴;
松活弹抖末梢鞭。
 楼主| 发表于 2020-4-30 09: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没有内气的支撑;
跟舞台的表演拳术有什么区别?
也就不须去区分内家拳和外家拳了;
虽然不用刻意去追求;
只追求意感。
佛门的打坐,瑜伽;
气功都得内气;
为啥太极爱好者又须用拳来引导。  
好的太极拳架本身就是功夫拳,内劲拳。
不好的架子只好多花时间;
还须悟性才会妙手偶得。
所以学拳如投胎。
得看自己的福源和慧根。
盘练;悟练;体悟;
贵在坚持!
 楼主| 发表于 2020-5-2 16: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拳悟理:
盘练太极拳是:
一层深一层,层层妙无穷;
苦练太极妙;
勤、学、苦、功、恒。
只有具有持之以恒的信心;
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熟练和掌握太极拳技巧;
使自己的技术更上一层楼。
谦虚和诚实也是
太极拳武德修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拳理拳法理解:
《对拉拔长》
对拉圆活慢练功,
放长肢体和手臂。

身肢放长骨节松,
经络顺畅气血通。

脊椎拔直督脉畅,
手臂拔长劲力顺。

松腰下沉大椎领,
引长上身松脊椎。

肢体引长意放远,
轨迹划圆关节松。

《养拳》
练前排空大小便,
身轻体松宜练拳。

练后整理不可少,
气血归原身安然。

功前热身方为重,
松开筋骨不伤身。

激活血脉和筋骨,
身轻体舒慢练功。

《神气》
三分形式七分意,
十分技巧在神气。

眼神平视顾左右,
挑眉开目精气神。

《敛臀》
尾骨尖下长强穴,
谷道紧闭向前合。

尾闾中垂来回荡,
恰似行舟舵掌向。

《三合》
顺步出掌肘合膝,
拗步出掌手合足。

磨腰抽胯肩胯合,
尾闾中垂不偏倚。

《练拳》
人体气血是命源,
一处不到一处伤。

修炼太极通经络,
气充血盈益寿年。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