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09: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拳生涯里,最难熬的便是最初阶段的枯燥无味;

从招熟到懂劲的阶段一旦跨越,便能体味这其中的快乐与酣畅。

越“熬”越觉得欲罢不能。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09: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3-26 09:45
学拳生涯里,最难熬的便是最初阶段的枯燥无味;
从招熟到懂劲的阶段一旦跨越,便能体味这其中的快乐与酣畅 ...

人生不是赢在获取,而是赢在放下。

放下一粒种子,收获一棵大树;

放下一处烦恼,收获一个惊喜;

放下一种偏见,获一种幸福;

放下一种执著,收获一种自在。

舍不得放下的获取如同手拿滚烫的山芋,烫伤的是自己。

放下,是勇气,更是智慧。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人生,赢就赢在敢于放下。


 楼主| 发表于 2016-3-27 15: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9-23 15:19
太极拳行拳时注意把劲沉于脚底;
凡胯的进与退、左右的旋转都必须用脚底的蹬地劲;以及脚底紧贴地面左右拧 ...




南京+杨义勋 2016/3/27 13:56:12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G@YVKCPZR)X}3UKB(_VF`LW.gif今天很庆幸能得到师父一对一的“单兵教练”,感恩师父一上午的良苦用心!

一、“弓满则圆棚劲足”,体现了每式的蓄势待发、

松紧结合、五弓具备、松活弹抖,九松一紧;

二、解决了“金刚捣锥”中两个模糊不清的动作,

需做到虚实(重心)的转换、棚劲不丢、上下对拉、左右呼应、前后折叠、

裆走下弧、圆圆相扣、圈圈相连、开合守中、准确到位、45度角、连绵不断;

三、解读了“单鞭”式中的上、下手的位置、

顺逆缠绕、45度角、重心转换、旋腕、定式;

四、虚实(阴阳)在起式未有动意之前的体现~意为先;

五、做到位。每式的每一个动作必须做到位,否则就失去了太极拳的韵味和拳理;

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六、更加明确了“其根在脚”在每式当中“举足轻重”;

凡不自然、不顺畅、不舒服只有在腿脚上找问题、寻出处。

七、体会每式是否松沉到位~松透了、沉到脚底了。

南京+杨义 2016/3/27 13:58:46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G@YVKCPZR)X}3UKB(_VF`LW.gif遗漏、不妥处待细细品味后再与大家分享!

14:00:45

南京+杨义 2016/3/27 14:00:45

以上所述定当沉下心、用心体会、感悟,不辜负师父的良苦用心的教诲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G@YVKCPZR)X}3UKB(_VF`LW.gif!

QQ图片2016032715304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3-27 16: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拳架的相互关系


一、单式与套路

初学身法最重要,所以要多练单式(单式更出武功)。

传统教法,一个单式能够一个月做到位就已经很好了,一般需要二、三个月才做得好。

当然现在还如此教的话,学生都跑光了,时代不同了。

(以前的学生信任老师,现在的学生只相信自己)。

单式与套路的关系是零件与机器的关系。

太极拳的每个单式都是一个零件;

把零件拼接起来(加入动作转换)形成一台机器,也就是套路。

每个零件都必须合格,机器才能运转得力;

若机器运转不起来,说明有零件坏掉了,必须再拆开来检查。

传统太极,是学完一个式子才教下一个;

这里的“学完”是指身法上做对,这就牵涉到许许多多的环节。

身法做对以后,动作练习纯熟,就可以应用到实践中去。

从某种意义上说,单式比套路更重要。

等单式熟练后,套路练的是单式的衔接、过渡、连贯、整合。

而现代教法是颠倒过来了,本末倒置,一开始出产的零件就是次品;

出来的机器就是报废的,就图个外观好看而已。

等人的动作成为习惯后,再改就不容易了。

另外架子不是练招式,而是练身体结构。


二、身法与意念

身法是太极拳的基础,没有身法的太极拳,再讲意识也没有用。

就好比一碗面,身法是面条,意识是味精。

面条里放味精既填饱肚子而且吃得有滋味,但是没有面条猛放味精则永远吃不饱。

目前有些拳术就是放松加意念那样练的,结果老出不了功夫。

身法练习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练习上差了多少,实战上就要打多少折扣。

太极与气功都要用意念,但内容是不同的。

三、慢与快

太极传统练法入手,重身法间架,重单式,非常枯燥。

但枯燥过后就别有天地,也许叫你练其他拳也没兴趣练了。

慢功出细活,才会不走样。就像造房子,先得打地基。

地基打的越好,房子越坚固,等高楼大厦建成,让人羡慕不已。

可是外行人就注意了房子,现代练法只造房子,不打地基,甚至搞空中楼阁,这都经不起风雨的。

传统练法看上去慢,也得不到他人理解,可慢就是快啊!

发表于 2016-3-28 17: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3-26 09:45
学拳生涯里,最难熬的便是最初阶段的枯燥无味;
从招熟到懂劲的阶段一旦跨越,便能体味这其中的快乐与酣畅 ...

初级级段不是枯燥无味,而是不知从何练基本功的迷茫,幸亏有师父的拳理指导,让初学者少走弯路,感谢师父。
发表于 2016-3-28 17: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3-27 15:49
南京+杨义勋 2016/3/27 13:56:12
今天很庆幸能得到师父一对一的“单兵教练”,感恩师父一上午的良 ...

师父水中太极好棒,为师父鼓掌
发表于 2016-3-28 20: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3-26 09:48
人生不是赢在获取,而是赢在放下。
放下一粒种子,收获一棵大树;
放下一处烦恼,收获一个惊喜;

放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念放下一切自然,太极拳讲究自然拳,放得下才能有所突破,力争放下让心平静。
发表于 2016-3-28 20: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3-27 16:12
看看拳架的相互关系

一、单式与套路

现在要学到传统的太极拳很难,看了师父的这份拳理更知道明师的重要,只有在明师的指导下才能一式一式的往下练习,才能纠正拳架的正确与否,能通过师父讲心法知道该怎么去练,时常会羡慕南京的师兄师姐们,有师父在跟前随时指导,该有多幸福,坚持好好练习,感恩师父,还是慢慢单式开始练习不再去贪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0: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法门,动静随心,往来运气,贴背而行,前进后退,虚实分明;

起落转换,随遇平衡,顺截引放,守我虚灵,有容忘欲,大道无形!

太极本无拳,动时求平衡。虚时形无体,实到体有圆,舍己从人事,由己意缠绵。

太极功夫,一有全有,一无全无!

后三分之二的功夫只有从上下相随求得,还只有在前三分之一纯熟之后才能练!

因为前三分之一纯熟之后才会有:运转丹田劲不散,形浩然、真力聚,急应缓随心等闲的素质!

悟阴阳以养性学懂理论知识,领会虚实变化规律,一点一滴,一丝不苟;容天下以识大,舍己从人---因势变化,从容不迫;

阅真柔而知刚。----真正太极功夫---心领神会水的属性---遇物受形,随遇而安。

    真柔者水也,一招一式走架子,象流水一样游动自然,使自己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走得过去,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会产生相适应的状态,这便是水能随遇平衡的适应性、包容性和无形无象。至于刚,简而言之就是水的冲击性太极拳练到纯熟时可以形成劲浪,用水浪做比喻应该是最恰当的。

    行拳如在白云中,人自无心拳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是属于无为而为的东西!

这种状态下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

做到意之所动、气之所指、神之所往、形之所趋、力之所致、法之所随;意若静、气则定、神乃闲、形必合、力定聚、法无为。

它们互为因果,不可分割!

这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内力"!掤劲---自己活动的房子,是用来承受对方施于我的劲力。

改变对方劲力的方向,改变对方劲力的作用点!

这就是 "活动的房子"(掤劲)的作用。

    掤劲这个活动的房子,是一个球体。

我们练习太极拳,就是调整好我们的房架(骨架),使我们自己这座房子(棚--自己这个整体劲);

能经受得起风雨.刻苦锻炼,认真揣摩,装饰好自己这座房子;

练习到纯熟时,以手为门,以天为盖,以地为基;腰为总管,八面玲珑!

门可以随意开合,不存在丢、顶的意念!

太极十三势中"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中定",掤劲是根,没有掤劲,其他劲法就无法产生;

中定劲是所有劲法的载体,中定劲表现在平衡、稳定;

我们走拳架的时候是追求运动中的平衡和稳定。

掤、捋、挤、按、开合、浮沉。

一片竹叶静静地长在竹梢上,雪花一片一片堆积在竹叶上,竹叶静静地承受着雪花的重力;

随着重力的方向慢慢下沉,终于雪花落下,随后竹叶恢复原样。

在这个过程当中竹叶静静地长在竹梢上,中定劲就有了;

从接上雪花到雪花落后,掤劲始终不丢,顺着雪花的重力的方向运动。

    这里是"捋劲"不对雪花有任何反抗,也不逃避。

整个过程轻松自然,从接上雪花到雪花落下,是开的过程,雪花落下后到竹叶恢复原样,是合的过程。

从无到有、自有而无、无中生有、有复还无、无为入道象一筑墙,象一块布,象一个球,象一个洞;

象一筑墙时,铜柱铁壁,中定无隙;

象一块布时,薄到无厚,水性随心;

象一个球时,浑然一体,圆活自如;

象一个洞时,其形莫测,如临深渊;

所有这些感觉,都是在我们自己所给的条件中形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0: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站桩就是紧中求松!紧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

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明白了真松真紧之后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节节贯通!

站桩得另外一个目的是:打通大小周天

  阳不离阴,阴不离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

这是太极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太极拳的核心。

人体的阳气是在会阴穴,阴气是在百会穴。阳气要上升,行走的路线是脊柱,从尾骨一直到头,这就是督脉;

阴气要下降,从头经前胸回到小腹,这就是任脉。

任督二脉的分界点就在人中,起点在裆部.

  什么叫做运行大周天呢?就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气再往下沉,一直到脚底的涌泉穴,然后再翻上来,这就是运行大周天!

  练习小周天最好的方法其实是打坐,运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才是站桩!

在运行小周天时尾骨是朝前的,也叫做敛臀;有敛臀变为翻臀,就是运行大周天!

  等到能够站到半个小时左右,需要注意一下下颌微收,两膝内合。

下颌微收的目的是使脊柱能够贯通;两膝内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裆劲!

站桩训练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求松;第二个阶段是求静;第三个阶段是求空。

中国武术中传统哲学的对立统一思想贯彻始终,阴阳、松紧、正奇、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阴阳之间相生相克;

正因为松和紧是对立统一的,所以松可以从紧中去求,紧中可以生出松,紧中松为真松,松中紧为真紧,只有真松真紧才能用于实战格斗。

因为阴阳互为所倚(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先觉条件),孤阴不常,孤阳不长;

所以武术中没有完全的松和紧,完全的松为懈,完全的紧为僵。

松中有紧,紧中有松,阴阳变化,奥妙无穷。

   站桩的时候,为了保持架子,就会用肌肉力去对抗地球的引力,那些肌肉就是你平时常用的肌肉,地球引力会用肌肉的酸痛来提醒你身体的这些部位是紧的。

放松这部分肌肉,这就是站桩的第一步。你哪里累了就想着放松哪里就行了。

  初学站桩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筋骨关

  如何过筋骨关?

  筋骨关第一处为肩颈拙力,由于普通人的用力习惯都是端着肩膀让肩颈肌肉用力,所以松肩颈为站桩入手第一步。

所谓落肩指的是肩膀放松,将原来端着的肩膀放下来,肩膀放下来了,就形成了所谓的“熊膀”;

你看那老虎立起来的时候,那个肩膀是什么样子的,那就是我们追求的状态。我们如何检查松肩的效果呢?

4c6e2c631c7de693.jpg

那就是看自己锁骨的位置,普通人的两根锁骨,位置大概相当于10点10分时分钟和时针所指的位置;

锁骨斜向上耸的。锁骨上耸,则肩耸,肩耸则气浮,气浮则身体紧张。只有放松,肩才能落得下来,两根锁骨的位置由10点10分向9点15分转变;

平锁要领很关键,不能平锁则肩和胸无法放松。所谓“回胛”,就是肩胛骨紧贴后背;

后背肩胛处没有起伏,两片肩胛骨的距离拉开,整个后背肌肉外展,普通人的肩胛骨是向外支出来的;

站桩的时候要把支出来的肩胛骨收回去,整个后背成为一个平面,这样后背的力量才能向上传递,肩才能松得下来。

  站桩第一步求松,怎样才算松到家了呢?就是松得身上的肌肉和野生动物的肌肉差不多就行了;

如果大家还没有直观印象的话,你就参考猫身上的肌肉就行了。

  比如说,站桩求松的同时还要求一个整,什么是整?

“练形意拳的是属蛇的,浑身上下就一块肉”,指的就是把身子练得整了以后;

原来身上各自动作的肌肉变成统一协调的运动,就好象身上只有一块肉一样。

在站桩中还有神意方面的要领需要配合。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