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20: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逢转必沉”是指的两胯,每一转动,必须先沉;

架子是越动越低,腿的酸热痛几欲让人跪倒,前进,后退胯均需有向下运动的弧线,两腿撑蹬感明显;

有如逆水行舟,实在受不了,只好摆架重新再来。

太极拳的运动轨迹是圆,因此一举一动都需要在预想好的轨道上运而后行;

运者想而内随,为行做准备,因此,有人也称“太极拳”为“意形拳”。

学拳者,需分别认识和掌握三元圈,即以X,Y,Z三条轴上选择直径为圆柱体;

通过圆圈的设定,将肢体分节,分片,分层,通过节节分清,节节传递,来造成层层叠叠如水波浪涌般的气势。

以理造势,此言不虚!玄之又玄,为转,为势也。

太极拳圆转者,何须先沉?

沉者,形成落差也。

落差,是大自然地壳褶皱形成的一种起伏错落,是水流从河床的纵断面或悬崖处倾泻而下的高低差异。

水有落差,才会有雁荡瀑布。自然界有小落差就有小风景,有大落差就有大风景。

落差也是一种气势,一种力量。上有高瀑,下必有深潭。落差越大,积蓄的力量也就越雄厚。

沉者,可取其虚,可助其势。以势代力,不为妄语!用意不用力,诚不欺人也。

“逢转必沉”是密诀,需要细密的体悟,耐心的磨炼;

不要把它当做“密诀”,而束之高阁。细心体证,当有觉悟。

观察海浪运动,我们可以发现转沉的道理很自然地存在其中,水的特性是趋下,无形而有势,其势完整一气。

人的缺点是易浮躁。易散,有形而无势,因此,师法自然,运用转、沉之理,是我们学习太极拳的方向。

在转的理解上,除了圆的运动轨迹外,尚有8字运动的轨迹,势是一环套一环连绵不绝,这是沉在其中的缘由;

太极拳的折叠认识也即此理。

“沉”字在太极拳的认识和运用上是有多种涵义的,大致可分三类:

一类是似有对象物的(因对象本身亦存多义)。

如骨沉——有如绵裹铁,有精神专注,收敛入骨之说;

如肉沉——有肉引,肉随之说;

如气沉——有气沉丹田之说;

如意沉——有行拳稳而守中之说。

一类是无对象而为单纯体验的。

如沉而腾虚的感觉体验,给人以水捅底突然之间沉落、消失之感。落差之大,深沉而难及。

一类是须在对待、互动的关系中去认识的,如轻与沉相承。轻沉兼备;

人体自身有一种泌别清浊的功能,浊气下降,自然有股清气上升。

练拳就是要利用和发挥这种功能,能沉得下,就能升腾起。

一种内涵即一种思路,开拓思维,拳架将呈现活泼生机。

“逢转必沉”是太极拳的一个根本问题,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为好。

“转”是描述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立体四方八面环绕中心螺旋扩大与螺旋缩小;

是通过用“心”把这种螺旋的“意象”放到身体上去练的。

“转”时须在用意不用力、无抗意、无拙力的运动和“中正安舒”的前提下去进行。

“沉”是描述太极拳旋转运动中升降开合的特点;

练太极拳必须分清轻、重、浮、沉四字,须知轻与沉相承,浮与重相对。

因此,思考“沉” 不能离开“轻”。

轻与沉相互作用,只沉不轻,是蹲不是沉,是局部的动作,不是整体的动作。

只轻而无沉是顶撑不是轻,也是局部而不是整体的动作。

轻沉是一对阴阳关系。

开由中心向四周开张;开时身体透开,空间增大,虚生气,气自然充满有腾然、轻的意味;

合由四周向中心合陇;身体四肢的中心是骨,所以用收敛入骨来形容气聚,气聚则实;

实则有重量,重量受地心引力作用而有沉的感觉;

全身放得愈松,意气愈饱满,则一轻一沉,弹性充足;

太极拳描述这种状态和感觉也称“虚领顶颈,气沉丹田”,两者分而不离。

轻与沉同时作用,既沉又浮;

沉在气敛时表现得最彻底,轻在气贯身躯意气均匀时表现得最淋漓;

所以说“意气均来骨肉沉”(有作意气君来骨肉臣)。

一沉一轻,一合一开有如呼吸,能呼吸则能聚能散,能升能降,“能气贯身躯不稍滞”;

所以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使全身成为一个“太和至中”整体。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用意、用神领起,悬起全身;

以精神控制身躯开张,饱满中空身体,达致既沉又轻的效果。

若不能领会意气均时骨肉自然会沉,而再加强去沉,会用肌肉发力将体重压向两足而不自觉,这变成了用力而不是用意了。

转与沉的理解不可简单化,得意须忘形。

多种认识,不断深入探讨,是我们进步的根本。

得一言而修一生足矣。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20: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6-5-10 21:05 编辑

太极拳就是脚下的阴阳变动。

“其根在脚,形于手指”;是彻悟太极拳的本质。

 上下相随人难进。太极拳功夫在脚,脚是根。也称太极脚!

上下肢各练各的是操;

手脚相合,阴阳变动,上下相随是太极拳。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练拳要注意脚下的修炼,脚下的方向方位极其重要,毫厘也是差不得的。

  太极拳也就是一阴一阳两个动作,阴阳变化。 

  有人左右腿开得大,双腿同等用力,如左腿弓步,脚尖朝东,而右腿甭劲脚尖朝南。

这种脚型,患有双重和方向方位不明之病,无阴阳变化之拳理理法。

首先脚腿功夫立柱式单腿重心;

即实脚,尾闾、顶为上下一条线,单腿重心实腿实足,虚腿虚净。

太极拳行功是阴阳变化的松柔动态,似行云流水的动态运行艺术。

如果没有阴阳变化,缓练也缺少太极拳的味道,行云流水亦是侈谈。

  有人由于双脚重心,在左右腿的虚实变化时,多采用左右互换重心,跟走路左右换脚相似。

这种走路式左右换脚,怎么能说是太极功夫呢?

要自己难为自己。怎样难为自己呢?脚下变换虚实。

  脚下“双轻”才是太极脚技艺的核心功夫, 也是最为精彩的太极脚艺术。

脚下双轻也称“自尔腾虚”。双重为病,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

双浮为病,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

双轻不等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等于重,则为离虚。

以腾虚、双轻、轻灵、离虚加以说明。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掘井不见水,一世空忙瞎练。

要在脚上下功夫,与拳理相悖不利于修炼太极脚的毛病应予以修正。

像双重、跪膝、浑身是力、脚趾抓地等都阻碍着手脚的修炼。

  两脚平松落地。每个脚趾小关节都要松开。遵此拳法,每次练拳,两脚松开落地,脚趾关节松开,日久,脚趾关节要完全松开。

太极脚的首要条件,逐渐松开前脚掌,后脚掌,全脚板和脚面都要一一松开,然后向脚下双轻修炼。

在修炼双轻之前,对太极拳之举动轻灵,用意不用力有所认识和理解,甚至认识再认识,理解反复理解。

练中认识太极拳,练中理解太极拳,常练常新,退出本力;

用意不用力的功夫渐渐在动作中反映出来;

此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的感觉,太极拳的味道出来了。

  脚下双轻的出现,是在举动轻灵、用意不用力的条件下自然出现。

脚下双轻,难求,又不是不好求。

在加厚地毯上走一走、站一站,脚下有一种轻灵离虚的感觉;

留住这种感觉,在练拳时以这种感觉——双脚平松落地而不是踩地,以轻虚的感觉练拳。

这种轻虚的感觉在脚下留住的时间长,体验双轻,留住双轻。

还有一个关要技艺不能舍弃,即练拳的每一个动作,不管阴或阳,都先松一次脚;

以意引领松脚,这种松柔、轻虚感,顺腿而上到顶,是最为理想的效果。

日久,太极功夫上身,你便有两只双轻太极脚 。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09: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9:48:54
南京的杨锦富 2016/5/11 9:48:54
2016/5/9 16:55:08
方缘太极 2016/5/9 16:55:08
师父;我虽然学的多,但我不乱学,我每天带山上自己练的时候,多半是单式悟练,每个单式我都要找出技击的道理。这就是我学习的关键。
2016/5/9 16:57:05
方缘太极 2016/5/9 16:57:05
道理明啦,就知道怎样去做,所以我用脑子熟悉拳路,熟啦在实施,就好学多啦

方缘太极 2016/5/9 16:58:24
您的拳,我没有体练几次,但我能打出来。多半是脑袋做的。
2016/5/9 17:04:30
方缘太极 2016/5/9 17:04:30
3月26日到现在您给了我三个视频,虽然都有不同的地方,但我知道您在加工完善,也在给学生们在减压,我理解。但主体没变,我会认真的学习。谢谢师父对我的信任。2016/5/10 20:16:36
南京桑梓 2016/5/10 20:16:36


南京桑梓 2016/5/10 20:18:03
有些人光想学很多,不会走就想跑。求知的欲望可以理解,但一定要脚踏实地。拳是练出来,学套路多末必是高手。有些人小聪明,老架、新架,炮捶什么都想学,太极剑,刀,以及其他拳种;你都在短时间学了,有用吗?
2016/5/10 22:06:35
方缘太极 2016/5/10 22:06:35
师父好我以前就是那样子的,对啥都好奇,现在不在那样了。学精点就好啦。

6:32:36
方缘太极 2016/5/11 6:32:36


方缘太极 2016/5/11 6:32:42
方缘和师父学拳;丹田的鼓荡,要有五心辅助,百汇,劳宫,涌泉,百汇主气息沉降,涌泉主下气升腾,劳宫主开合棚聚。
只有具备五心的运作,才能储劲如球,发劲如崩,所以头要颈顶中正,足底要虚实转换自如,掌要劳宫凹开。
在丹田的运作中,有五心的升降开合棚聚,肌体才能真正的鼓荡起来。
9:42:02
方缘太极 2016/5/11 9:42:02
太极拳越打越舒服,

南京桑梓 2016/5/11 9:42:45
方法对了;当然舒服咯!

南京桑梓 2016/5/11 9:43:04
你以前有这种感觉吗?

方缘太极 2016/5/11 9:43:06
骨节一开,橡皮筋一样自动反弹,真的不用力拉

方缘太极 2016/5/11 9:44:43
有呀,但是少,感觉不明显,现在好啦,不用臆想自动就用上啦
9:45:23
方缘太极 2016/5/11 9:45:23
所以学师父的拳,收益很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1: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猫步与胯的关系

胯是个大拳头,无有滞碍的时候,很多神奇就有发生;

男人的胯比起女人来说,相对都不太灵便,尤其羸弱的男人,一般右胯都是死的,叫他把劲沉一沉,卡的死死的,走不动;

这就像对一个捆了手脚的人说:你走吧!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的原因是大转子与骨盆都禁锢在一起;

我们要求这里是灵活并且有弹性的,但是搁着好几个台阶呢。

  摆弄胯的法子有许多。先要知道什么是胯;

因为禁锢的骨盆,对感知也是迟钝的,哪里在哪里,几乎是聋子调声音,高低不知的;

股骨两条大腿上端,两个大转子就是胯,摆弄胯,就是叫这里前后左右上下尽可能的开展,增长他们的灵活度,进而增长他们的弹性;

 一般说胯就一定与骨盆一起说的,大转子与骨盆都开了的话;

这里就像摸了万金油了, 这是最直接的觉受。

  沉下去一部分也是指胯而言的,什么是沉下去?

太极拳里有走猫步,蹑手蹑脚的,这是练胯的,可以自己试试感觉;

家里有小孩子睡了,你走路应该要轻轻地,不能有声音,就是这样子,小偷进家偷东西,他知道里屋有人睡,走起路来也是练胯的。

囡囡看猫和老鼠,我也喜欢看,猫很多时候擎着爪子去探视小老鼠,那个蹑手蹑脚的形象是很可爱的;

那个就是练心练胯的。

实际的猫步怎么走?

我们走路是迈步,跨上去,用上身压去,前腿支撑接过来,这是我们的习气;

正确的猫步是后腿支撑,前脚落地,腿是送出去的,这就简单了吧?

这就叫沉胯,胯沉下去了,劲就下去了,力就上来了。

还有个四平大马步站桩,也说胯的,主要就是叫胯不受力,就像坐在凳子上一样;

我们坐在凳子上,受力点是骨盆下面的两个凸点,也就是坐骨结节受力,

股骨是解放出来的,大马步桩就是这个意思了。

这是站桩开胯的法子。当然,不能说站桩就是开胯的,不能这样说。

  还有个法子很残酷也很好笑,也是练胯的,有人用它说松腰,也是对的,因为胯下去了,腰也就能塌了;

本来就是在一起的,分开说那是不得已罢了。

  这个法子是两腿并行站立,用手拿起脚踝,叫骨盆往前倾下去,挺腿走路;

一般孩子都很轻松,两手一伸就能抱住小腿了,有人脚下垫了几个砖头都能手掌触地;

这说明胯的大转子以及骨盆活络的不错了,用两手抓了脚踝正三圈,反三圈,走完六圈,胯的灵活度立马就不一样了;

一天坚持两次,效果还是突突的,这个法子适合自己在家练,怪怪的,人啊,越活越不像人了。

  还有一个方向的开胯的法子,两脚肩宽开立,双手合十蹲下去,两肘横顶在两膝间;

意象整个骨盆大转子放松,时间是3到5分钟就可以了。也是一天两次。

  胯摆弄好了,很多问题都能解开了。

  当然,这个要练才知道其中的妙处哦!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6: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9-23 09:06
太极拳的独特之处是用动作带动呼吸,从而引动内气在体内运行,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达到 “腹内松静气腾 ...

真正的太极拳应该是从下而上,由内往外的运动;
这是太极图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柱体的运动;
就像小时候玩陀螺一样的原理,中间的绳子就是腰胯。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7: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阴阳互为其根。

蓄劲完了是发劲之根,发劲完了是蓄劲之根。

别人向我发力是我借力打力之根,我发别人是引进落空之根。

路再长也会有终点,夜再长也会有尽头;

不管雨下得有多大,总会有停止的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9: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敷就是控制住对方的三节。何为三节?

以手臂为例,肩为根节,肘为中节,腕为梢节。

在推手中,要塌梢节,堵中节,捋根节。

这样,你就能把对方的胳膊控制住。

从人的整体来说,头为梢节,腰为中节,腿为根节。

要想敷住对方,就要在推手时做到“盘根节,制中节,欺梢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9: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原本满身是功,只是藏在潜意识中。
只要思维观念灵动,瞬间即是浑然内空。
后天思维练太极功,原始精髓无法调动。
由学到练再到放松,哪个不是人为主动。
宇宙当中万物萌生,哪个是人刻意操纵。
违背天道刻意行动,最终只会徒劳无功。
人身就是太极品种,要啥有啥都在内中。
只要神经条件触动,到处都是太极内功。
浑然一体是人本能,就看你去怎样调动。
后天理论都行不通,因为缺少道的贯通。
道是自然藏在魂中,逆向思维才能启动。
拳理拳法肢体去动,穷尽一生也白搭功。
太极内功潜意识动,不是你练就能成功。
心平气和人人都懂,这是道的最高顶峰。
心态平和是太极功,静观其动自然出功。
套路会了交给空中,你随套路逆向而动。
逆向思维就是正宗,目的就是调动本能。
不是本能潜意识动,谁看都不是真内功。
你练套路就是主动,后天思维非太极功。
功夫非练修道自成,父母给你生来内功。
三岁之前都是萌动,后天人为变成主动。
婴儿之动全是本能,阴阳和谐贯穿始终。
只因没人帮忙操纵,初始无极才是内功。
婴儿一动四肢同行,脊柱命门就能带动。
胯窝腋窝开合当中,都是自然本能在动。
只因后天人为操纵,先天本能全都失踪。
人是思维指挥行动,一目了然全是主动。
太极不需让人看懂,不露声色自然行动。
会了也要装做不懂,大智若愚至始至终。
七分修行三分练功,就是为了蜂王藏中。
这个心态就是内功,心平气和天地自通。
三才之气是太极功,气托人来调动潜能。
套路练你就是本能,心态平稳才能悟懂。
心神放在气柱当中,好似婴儿躺着练功。
只要明白以静制动,就会等待自然出功。
等是被动抢是主动,装作不懂内里自动。
大智若愚就是本能,心平气和自然有动。
总想去练那是主动,等待着动才是正宗。
太极没懂思路不清,咋练也是练肢体功。
修炼内在才是内功,想啥有啥静慧融通。
静生慧产生灵感动,状态要靠灵感启动。
守住状态就是一种,无中生有躯干调动。
心态平稳内功自成,静中体会哪里先动。
心态不稳到处乱动,心浮气躁肢体主动。
想要练好太极内功,必须修行心态稳定。
心态平和本是内功,不练太极健康终生。
心态平稳天地启动,大小宇宙汇聚当中。
大道至简回归心中,不用制造自然内动。
套路领你练太极功,就是反之动的内功。
关键思路清晰哪动,司令小卒一定分清。
身后一定先有动静,身前只是随之而动。
阴制阳动藏在暗中,看得到的都是朦胧。
看不到的才是守中,暗中启动就是内功。
声东击西真假心明,不露声色是静中动。
以静制动有守有动,心态不稳怎能成功。
太极内功心态决定,气定神闲道法自通。
内功强大气势来定,气势全靠心态稳定。
守一就是守心稳定,心稳开合自然形通。
平时生活谨慎行动,点滴滴滴都是内功。
心胸宽阔大气从容,行立走卧都太极功。
太极状态守一要懂,一生万物才是道功。
调整心态去粗取精,自然当中出太极功。
心态练功自然从容,天人合一就在此中。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9: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太极,就两动静,虚实开合阴阳合中。
舍一求万,自残终生,就是一个没有弄通。
一通百通,贵在心静,刻意浮躁远离正宗。
重心在左,左侧虚空,重心守中两侧平衡。
重心在右,右侧放空,一分为二落在中空。
左重左虚,是不倒翁,沉于一点四面圆空。
开步想右,右虚左空,起式在中回落于中。
脚下重心,只在一中,单脚落地还是虚空。
太极重心,明暗两种,一个在脚一个空中。
太极内功,贵在脚空,一只脚下练太极功。
偶尔双脚,落在地中,还是重心落在裆中。
脚下虚空,才是内功,须根入地才能长生。
万物规律,你没弄懂,一个不通越多越蒙。
左重左虚,引进落空,真正重心在天地中。
会阴百会,立在当中,四面圆撑都是虚空。
右重右杳,无影无踪,对方沾手就是陷阱。
一侧落实,还是虚空,阴阳互换都是陷阱。
天地虚空,万物重生,生生不息无有始终。
无中生有,真假虚空,练出一个真不倒翁。
你的思路,没有理清,还怨太极实在难懂。
大道至简,从一而终,丢一求万是糊涂虫。
为何太极,少数成功,随波逐流弊病种种。
怨天尤人,浮躁心动,七分修心三分练功。
离开规矩,一意孤行,乱了方寸远离正宗。
祖先精论,句句真经,不在纸上贵在悟懂。
你练太极,那是胡整,太极练你才是真功。
天地是圆,你在圆中,你随天地一静一动。
你想主动,那可不行,圆点圆周必须齐动。
大小太极,宇宙之行,天人合一才是最终。
简单道理,不去遵行,背道而驰是白搭功。
脚下重心,一定要懂,不能踩死双重是病。
你与地面,产生流通,天地之气带你疏通。
舍己从人,脚下虚空,腾挪自如天人皆空。
土壤虚空,庄稼茂盛,人与万物都自然生。
你要长久,心空体松,气血通畅百病不生。
太极内功,就是虚空,修出陷阱你空他空。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虚静无为道在其中。
道法自然,出太极功,反之动上修炼真经。
动哪扔哪,都是虚空,本无一物都在道中。
把一弄懂,不刻意行,一通百通规律相同。
少拜名师,莫图虚名,走了弯路悔憾终生。
光阴穿梭,赶快猛醒,祖先一句够你终生。
宇宙规律,都是虚空,无影无踪真太极功。
学不倒翁,有沉有空,怎么旋转都是虚空。
使不上劲,拨拉不动,玩耍之中见了真功。
人人都学,学不倒翁,不露声色八方定功。
气定神闲,周身虚空,阴阳和谐永不离中。
劝君守一,莫追万踪,一中生万道法享通。
虚中求实,实还是空,虚虚实实练太极功。
无中生有,有还是空,天地能量汇聚当中。
条件反射,本能自动,潜意识里才出真功。
虚实分明,脚下虚空,三才之气宇宙中行。
地球打人,也是本能,虚静无为无所不空。
道在心中,顺自然行,你空我空四大皆空。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9: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面中起五张弓,内含松紧膨胀空。
没有松紧膨胀空,就是身上没有弓。
松紧膨胀空鼓荡,中轴上面做文章。
中轴旋转带五弓,胯为磨盘整体行。
脚下重心是虚空,死踩断气不稳定。
中轴百会会阴通,这个重心三才功。
重心稳定靠心态,淡定从容是真功。
腋窝胯窝胸口空,脚心手心裆中空。
百会虚领上下通,沉坠命门后脊松。
只松不紧是软功,松紧膨胀六面撑。
这个状态非肢体,全靠心意来扩充。
定式之前心先空,心空气灌肢体中。
肢体空松气饱满,因为气入经络中。
气入经络人鼓荡,球体弹簧内劲生。
都是心态来搞定,心平气和是内功。
套路不能你支配,而是套路带你行。
套路与心来相应,不知不觉人就空。
空体才是小宇宙,天地自然与你通。
心松自然体空松,因为心意在肾中。
心肾相融出神功,终生百病都不生。
心态修好是内功,天地能量汇聚中。
套路拳理是载体,真功人与天地行。
借助拳套当天地,体外拳套天地中。
心法修炼真内功,少走弯路事定成。
松紧膨胀心空撑,一个状态出真功。
不是六面心圆撑,不出空体太极功。
阴阳六面来对撑,百会会阴在当中。
上悬下沉心空撑,就出空体太极功。
中空旋转六面通,大小宇宙三才功。
太极是宇宙大道,道法自然行得通。
只认拳理身上求,最终耗尽一生功。
阴阳对拉和谐中,圆心圆周自然动。
心法决定太极功,只练肢体行不通。
传统文化莫忽视,大道至简就成功。
太极规律宇宙中,阴阳和谐守住中。
不偏不倚圆中空,旋转太极是真功。
松紧膨胀心空撑,你随天地任意行。
引进落空弹簧崩,气血通透技击灵。
心法调动整体行,拳理自然合在中。
心空气通病不生,健体防身妙趣中。
万法归一道在中,道法自然太极功。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