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16: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动作特点

  柔和性:

  ——太极拳动作轻松柔和,非常适应人体生理活动的要求。

  圆活性:

  ——太极拳的动作不是直线运动,而是处处带有弧形,走圆弧线路。

  连贯性:

  ——从开式到收式,尽管姿势与动作变化多端,都是相互衔接,连贯一气,连续不断。

  完整性:

  ——太极拳动作以腰为主轴,每个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四肢进行活动,随腰轴而转动,随躯干起落而升降。

  “三调”性:

  ——即调身、调息、调心的有机结合。在太极拳的练习中,

要求意念和动作一致,即动作运行到哪里,意念也随到哪里。

上下相随,手足呼应。随着动作的起落开合,使呼吸自然地调节和密切配合。

一般在动作开、起时吸气,落、合时呼气,内外上下完整一体。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17: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基本要领

  虚灵顶颈:

  ——头颈正直,神贯于顶,不可用力,须有虚灵自然之意。

  含胸拔背:

  ——胸略内含,使气沉于丹田,称为含胸。在含胸的同时,使气贴于背,称为拔背。

这样就使人体胸腹部与背部的各经脉气血畅通,内脏器官血液循行宜于改善。

  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轴,能松腰,两足才有力,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

  虚实分明:

  ——太极拳锻炼中若全身重心落在右腿上,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

反之,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只有虚实分明,身体转动才能轻巧灵便,毫不费力。

  沉肩垂肘:

  ——两肩放松下垂,两肘亦随之下垂,使气沉丹田,气息得以调整。

  用意不用力:

  ——首先要全身放松,使意念、气血周流全身,太极拳的动作柔和轻松;

长期锻炼后,便表现出真正的内劲。

  上下相随:

  ——练习太极拳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神随眼动,上下相连而成一体。

  相连不断:

  ——进行太极拳锻炼时,动作自始至终连绵不断;

周而复始,循环无穷,贯穿一气。

  动中求静:

  ——太极拳锻炼时的动作愈慢愈好,慢而呼吸深长;

气沉于丹田,血脉流畅,可称为动之于外,静;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7: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缘,不是有多少人认识我们,

而是有多少人愿意帮助我们;

人脉,不是用来利用别人,

而是用来帮助别人;

人气,不需要多少人在面前吹捧我们,

而是有多少人在背后称赞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7: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动作不是直线运动,而是处处带有弧形,走圆弧线路。今天中午解读了;动则螺旋的拳理拳法。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0: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10:18:15

南京+杨义勋

师父辛苦了!手把手地教,真是相侠师姐的荣幸!

师父讲了金刚捣锥的重点:

一是棚捋挤按,这里还有一个身法的虚实转换;

二是沉肩坠肘松腕,这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三是出手不出肘、肘对胸门口,也是体现守中和肘定位;

四是有上必有下,是一个上下、螺旋、对拔、实腿松沉、尾闾下垂、虚领顶颈、大椎穴领起的系统动作;

由此可以引出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的六维空间、八面支撑;

五是具体作用:

上打咽喉下打阴,同时还是要有一个上下、螺旋、对拔、实腿松沉、

尾闾下垂(坐尾闾)、虚领顶颈、大椎穴领起的要求。

看出相侠师姐有些紧张,没有松沉下来,对师父所讲的动作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

别着急的师姐,慢慢体会、思考,不清楚、不明白的可以再交流;

关键是自己对太极拳理的认识、理解要与实际拳架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一点即通,加上能够反复琢磨、多加习练、融会贯通;

相信相侠师姐会有收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1: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肾和气的支撑

肾脏是生命之源,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起推动作用的力是命门。

也叫肾阳。而这一动力基础叫做精。因此是精之所。肾对体内的水液代谢平恒起着主要作用。

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足者生命就旺盛,精亏者人就会萎靡不振,要想保护好肾之先天之气,就要节制七情六欲,再和后天之气结合。

养先天之气。纳后天之气。先天后天之气相互溶合。自然体内膨松,内气自然腾然。

练功时,在体外形成一强大的气场环,为下步松散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时就要把初期阶段的腰忘掉,意想气沉丹田。

练太极拳以气运身时,就显得灵活多了。

全身柔软的弱性就更好了,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馨。

其实全身松透以后,和自然相结合就是练气阶段,什么是气,意念就是气,意到气到;

如果经常动用意念就会产生能量,产生感觉。

比如,练太极拳右云手时,你用意念右手背贴气墙,形成一个大气场,气场穿过右手劳宫穴;

两手好似抱着一个大气球,右手吸引球向上引动,左手在下轻轻扶持向上滚动。

(假如身前有一道气墙)用手痛把气墙挂满开,就会感觉手背阻力很大,手心有麻胀感;

其实也是真气在血脉之中运行的感觉,当然功夫越深感觉就越大。

比如吸气想命门,就是肺主呼吸和肾脏纳气的过程,此时丹田真气有向上的感觉;

其实是外气和内气互相连接的过程,如果真气耗尽,就不能和外气相连接,生命也就停止了。

呼吸时通过鼻把气排出,而真气就往下沉,此时一下就松到脚心了。

天长日久凡田真气充足,就会向全身蔓延,自然给下一步练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纵观太极拳各家身法要求;

其实都是要身体各个部位的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不同方位的对向用力;

使肢体放长,身体支撑八面,产生出太极拳的劲。

如:躯干上下的对向拔长:头顶项竖,松腰沉气;

躯干前后的对向撑拔:含胸拔背;四肢相向的撑长拔伸:肩沉肘坠,胯开膝屈。

在意识调控下,逐渐产生传统上称谓掤劲的太极劲,从而达到技击健身等目的。

人体肌肉具有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

肌肉在外力牵拉或负重的作用下可以被展长,这是伸展性,外力取消时又能恢复原状,称之为弹性。

太极拳正是利用肌肉这一特性,在意识的调控下;

通过肢体之间的适度对向用力,使肌肉、骨骼产生对拉互争的运动;

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弹性,增强肌肉的收缩力;

在突出用意的调控和绵缓松柔的状态下,练出的是一种有弹性的劲,太极拳称作绷劲。  

做到“八面支撑”有形体要求、意念要求和精神要求。

先说形体要求。

八面支撑,必须建立在中定的基础上。“十三势者,分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不偏不倚”、“立如称准”,讲的是中定。何谓中定?重心即太极拳所说的中定,不偏谓之中,不倚谓之定。

十三势当以中定为主,由定生势,以势入定,在中定的基础上然后谈得上八面支撑,八面支撑不能离开中定。

    顶头悬、尾闾收是上下争力,前推之力必有后撑是前后争力;

定势的三尖对正,前落之脚必须与后足蹬力同时到点。

内三合要内不动外不发;

外三合要上下相系、同起同落、相对相照、同松同紧等。

    顶头悬、尾闾收,即头部百会穴上领和尾闾骨向里回收上下对拉;

身躯中正,重心下降,平衡稳定,使人有安定舒适的感觉。

顶头悬起,两臂绷开,自有支撑八面的风度。

上下一条线,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对正,上身则无倾斜之弊,进而肩井穴与涌泉穴对准;

从头到足形成垂直之势,犹如旗竖起,立身挺拔,精神抖擞,要有顶天人地的意念。

通过顶天入地,上下对拉,向前之力必有后撑,左右延伸;

八方放射的意念锻炼,浑元之气必生,气贯全身而达八面支撑。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7: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以来,人们都对念力抱着一种神秘的态度。既相信它的存在,又不知这一神秘的力量来自和处。而到底这一神秘的力量在那里呢?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来自人类自身,是人的能量场通过大脑所发出的意念力。意念力是存在的,它来自于人体的能量场,但人的这一能量场会随着后天不断产生的欲望而减弱。减少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多做善事能增加这一能量场。(可以说德行是人体能量场的源泉,修炼人练什么,就是修炼人的心性和德行。)人的意念越专一,这个力量就越大。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常说“心诚则灵”的道理。佛门中也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为什么胆大的人做事容易成功,因为胆大的人做事果断,意念专一,信心坚定,没有像知识分子那样的层层顾虑。所以,只要念头正,越单纯越好,越单纯越容易成功。而生性多疑,优柔寡断的人做事很难成功。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耗能过程,如不人为的加以控制,人的这一能量场就只会减弱而不会增强。(胡思乱想的人最耗神,也就是耗气血、耗能量。所以心静养神,心静是恢复自身气血能量的最好方法,闭关修炼再度出山的人往往容易东山再起,就是因为他通过修炼集聚了大量的内力---心念力)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不同的人能量场的强度也是不同的,但有相同想法人,能量是能够相和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5: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15:38:00
宿州+李令哲 2016/6/4 15:38:00
脚跟轻着地,脚掌轻用力,涌泉像磁铁,牢牢吸住地
15:43:48
南京的杨锦富 2016/6/4 15:43:48
脚跟踩着地,脚掌跟轻用力;形成涌泉像磁铁,牢牢吸住地


南京+郑建明今天第14个签到 南京市 · 北极山村
15:46:37
南京的杨锦富 2016/6/4 15:46:37
宿州+李令哲
你好;一定要用脚去体悟;
15:51:38
南京+郑建明 2016/6/4 15:51:38
脚下功夫不好练,又要牢固又要活。实脚如钉吸住地,虚脚猫步进退灵。

南京的杨锦富 2016/6/4 15:53:09

南京+郑建明 2016/6/4 15:53:35
步走三角人走侧,掤接转化沉引发
15:55:04
南京的杨锦富 2016/6/4 15:55:04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6: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圆裆”,不是脚尖外摆、两膝外翻将两胯根撑开,不能按字索意追求裆部外形的圆。

要理解“圆裆”,首先应该弄清楚为什么要“圆裆”?

       “圆裆”的目的,一是为了身体重心转换圆滑而灵活。太极拳的任何力与劲,均来源于虚实的转换;

更确切的说,是在虚实转换过程中腰胯的旋转,重心转换不灵,也就失去了力量的来源。

练太极拳讲究“圆活”,其实质就是重心转换既要“圆”,又要“活”,没有“圆裆”的基础,就不可能做到“圆活”。

       二是为了身体能够承受更重更大的外力。

太极拳练的是三个力:

一是自身的重力能下沉到脚底;

二是发力最大化,即所谓的劲整;

三是承受外力最大化,身体承受的所有外力都能落到脚上。

以“懒扎衣”定式为例,从右手一侧给你一个力,如果裆不圆,这个力就到不了你的左脚,

右侧胯不松裆不合,这个力就会到你的右胯,左侧胯不松裆不合,这个力就会到你的后腰。

这一点并不神秘,是我们自身人体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要做到“圆裆”,两胯根撑开是对的,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两腿,确切说是两脚脚尖、两膝的定位和两胯的放松下沉。

左右的马步,实腿脚尖要自然朝前,膝盖内扣(膝尖在脚尖内侧,而不是垂直);

实胯要放松下沉,胯合则两肩与实胯上下和交叉自然相合,又称之为“实腿坐胯”。

虚脚脚尖也要自然朝前,膝盖要“顶膝如弓”和微微内扣,虚胯也要放松下沉,

又称之为“虚腿落胯”,两肩与两胯既会上下相合,又会交叉相合。

      弓箭步的“圆裆”则稍有不同,前脚尖要微微内扣,后脚脚尖外摆不能超过45度,

两脚之间的横向距离与肩同宽,其它要领与左右马步相同。

       检验“圆档”姿势正确与否;

一是两脚能否“平实踏地”;

二是受力试验:左右步时,一侧的受力能否到另一侧脚下,前后步时,前手的受力能否到后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练拳实践中,既可自我检查,又可与拳友相互检验。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6: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运臂如牧童摇鞭”;

腰(胯)就像牧童的握鞭之手,脊背如同传力的鞭杆,臂就像做功的鞭穗;

手指就像鞭穗末端发出响声的鞭梢。

腰(胯)的旋转在不断地变化着虚实,操纵着脊背,带动着手臂。

不论是伸缩绕摆,也不论是平圆、立圆、斜圆,顺时针、逆时针;

腰(胯)怎么操纵,手就怎么运动。

反过来说,看起来是手在动,实际上是腰(胯)在动;

手动轨迹只不过是腰动轨迹的外显与放大,是腰动的形象表现。

所以我们说形于手指!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