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6: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练拳时“自身重量”的感觉

“自身重量”的感觉是指行拳时我们觉得四肢如同负重。

由于人生来就在地球引力下运动,以至对自身肢体的重量失去察觉,我们只有在体外荷重时(如拎一桶水)才会有负重感。

如果你在行拳时感觉到四肢的沉重,就说明你的身体真正放松了;

放松的状态越好,肩、胯关节松开的程度越大,四肢的沉重感就会越大。

这种沉重感是僵力去除、身心放松后肢体受重力作用的结果;

这就是“由松入沉”的状态;“沉”是对“松”的验证。

顺应地心引力来“主宰”行拳,即利用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来推动拳势进行。

重点强调地心与脚掌的关系,沉从脚落,提从脚起;

“沉”是顺应地心引力,“提”是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

沉与提应趁着拳势的蓄发变化而转换:

发势时为沉,脚掌植地生根,利于打击对手,用的是地球吸引力;

蓄势时为提,身体轻盈灵活,便于动作转换,用的是地球的反作用力。

依靠身体的虚实变化透过脚掌来顺应地球的引力和反弹力;

将地球的势能转化为行拳的动力。

——所以能够善用自身重力和反弹力来行拳,找到身体“如水载舟行”的沉浮感,才算进了太极之门。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7: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练拳时“脊柱行拳”的感觉

“脊柱行拳”是指以脊柱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的行拳方式。

学拳初期,是用手脚来打拳,使得是局部力和僵力。

进而学会了以腰带脊,发挥腰部的枢纽作用;

再随着功夫的加深,“腰”会逐渐成长:

先是与胯成一体,以腰胯来带动手脚,接着脊柱上下伸展,

形成一个连接百会和会阴穴的身体中轴线(也称“中垂线”)。

臂和腿好像牵挂在身体的中轴线上,行拳时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

起于中轴线,终于中轴线。

动手不动腰为僵手,迈步不用腰为死步。

上肢要体会“以腰带臂”的感觉;

下肢要体会“步随身换”的感觉。

“四块松,全身松”,全身的放松关键在于肩胯的放松;

在太极拳中脊柱有三种运动方式:上下拉伸,左右转动和前后张弛。

脊柱的“上下拉伸”使人体脊柱的S曲线得到适当调直,可以纠正头颈不端和突臀的毛病,做到身法中正。

脊柱的“左右转动”是太极拳形成圆弧动作的动力源,,以脊柱带动四肢运动的主要方式。

脊柱的“前后张弛”是说脊柱如同弓背,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含送张弛:

蓄势时脊柱随着吸气微微后弓,称为“吞身”;

发势时脊柱随着呼气微微前驰,称为“吐身”。

行拳时脊柱随着拳势开合变化和拳势呼吸呈现出节律性的张弛,这是形成太极拳开合鼓荡的动力源。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1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9-20 13:05
太极拳是天地五行之精华,万物应乾坤而生,物以群分,人以意行!

9:21:49

宿州+李令 2016/6/8 9:21:49


建明师兄这两天没发言啊

南京+郑建 2016/6/8 9:21:53


双臂圆弧,时时保持弹性,掤劲。以腰带手,以腰带脚,虚实转化,时时保持松沉。进退顾盼,时时保持钟摆荡劲,海浪涌劲。脊柱屈伸,整体开合,时时保持鼓荡。

南京+郑建 2016/6/8 9:22:05


学习师父语录有感

南京+郑建 2016/6/8 9:22:32


@宿州+李令哲 又要开罚单?

南京+郑建 2016/6/8 9:22:38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LUA{YQK6%1MZAU5[]84W]W.gif[/img]

宿州+李令 2016/6/8 9:22:53


害怕了吧

南京+郑建 2016/6/8 9:23:07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FAJN)X1MQ9]SSZ89`ZM`WEC.gif

9:36:50

南京+郑建 2016/6/8 9:36:50


体会是,掤劲,荡,开合,缠丝,组成太极拳外在精要。内在意、气的运动、收发还没顾得上。为健身,以后需要注意内在的意、气。对于意的理解。我认为是通过意识、注意力引导血液、肌肉运动。比如我们做瓦楞掌后,如果意识集中在手掌,容易感觉发热,是因为肌肉放松,血管扩张,增加了血液供应。在其他部位也应该有类似的作用。对于气,我认为主要是指呼吸,把呼吸的气与神秘意义上的气进行区分。其实,中医讲气血,太极拳的气应该指的气血的气,而不完全是呼吸的气。但为了便于理解,还是需要做一定的区分。就只讲呼吸。通过腹式呼吸或者逆腹式呼吸,达到运动内脏,按摩肺腑,促进内脏器官血液流动,化滞去瘀的目的。

9:39:14

南京+郑建 2016/6/8 9:39:14


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起个话题供大家笔伐。

9:45:16

宿州+李令 2016/6/8 9:45:16


师兄说的好

9:47:40

宿州+李令 2016/6/8 9:47:40


意气劲都要走螺旋缠丝达到力点,

9:51:42

宿州+李令 2016/6/8 9:51:42


一气荡胸,胸大气足,劲路也是,通过脊椎两侧肌肉肉的螺旋拧力,更有爆发力,气劲意相合也

9:59:03

宿州+李令 2016/6/8 9:59:03


一说地球的吸引力也对也不对,我们不练太极地球就不吸引力了吗,太极通过松沉的锻炼,所有劲力松沉脚底,从而达到脚下生根,是脚吸大地一说吧,互联网有的文章也误导人啊,

10:05:05

宿州+李令 2016/6/8 10:05:05


松沉调息,练意养气,中正安舒,体悟结合

10:07:48

南京+杨义 2016/6/8 10:07:48


@宿州+李令哲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G@YVKCPZR)X}3UKB(_VF`LW.gif[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U[P7BL{JJDUR31F{Z`1_H4K.gif[/img]令哲归纳、总结的好!

南京+杨义 2016/6/8 10:08:43


@南京+郑建明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G@YVKCPZR)X}3UKB(_VF`LW.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SH8F5BOR8W96(N@`FVY4.gif学习了建明师兄!

宿州+李令 2016/6/8 10:09:33


杨师兄不来不热闹,

10:10:07

南京+杨义 2016/6/8 10:10:07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U[P7BL{JJDUR31F{Z`1_H4K.gif[/img]刚进办公室。

宿州+李令 2016/6/8 10:10:30


还真忙

10:17:42

南京+杨义 2016/6/8 10:17:42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U[P7BL{JJDUR31F{Z`1_H4K.gif[/img]不忙!

南京+郑建 2016/6/8 10:18:35


杨兄是流动着忙

宿州+李令 2016/6/8 10:19:17


就是九松一紧,和太极一样

10:21:22

南京+杨义 2016/6/8 10:21:22


@南京+郑建明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U[P7BL{JJDUR31F{Z`1_H4K.gif[/img]差点没流到秦淮河里-水位涨的好厉害!

10:23:27

南京+郑建 2016/6/8 10:23:27


讲话多,水位就涨

宿州+李令 2016/6/8 10:23:33


游泳方便啦

南京+杨义 2016/6/8 10:24:22


file:///D:\qq\535488856\Image\Group\0LJH15HAJ~WWSYG{W3(9MJF.gif@南京+郑建明 @宿州+李令哲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SH8F5BOR8W96(N@`FVY4.gif[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U[P7BL{JJDUR31F{Z`1_H4K.gif[/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01SN1WPNG($NZSFGGMDAHVJ.gif

南京+郑建 2016/6/8 10:24:38


@宿州+李令哲 你还真勇敢,秦淮河都能进去游

10:27:50

宿州+李令 2016/6/8 10:27:50


三叉河我游过

宿州+李令 2016/6/8 10:29:17


06年长江上我游过,在江都港

南京+杨义 2016/6/8 10:29:50


@宿州+李令哲 令哲可以顺秦淮河流直下,[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U[P7BL{JJDUR31F{Z`1_H4K.gif[/img]遨游长江直达东海了!

10:30:13

宿州+李令 2016/6/8 10:30:13


那不行

宿州+李令 2016/6/8 10:31:31


晚几天给师父一起去钓鱼岛游游差不多

10:33:56

南京+杨义 2016/6/8 10:33:56


@宿州+李令哲 不行?我看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你令哲胆大,和师父去保钓!

宿州+李令 2016/6/8 10:35:33


师兄有时间教我83吧

10:36:31

南京+杨义 2016/6/8 10:36:31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XO}$MD4YF378%IXILFZ%}67.jpg@宿州+李令哲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G@YVKCPZR)X}3UKB(_VF`LW.gif[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U[P7BL{JJDUR31F{Z`1_H4K.gif[/img]没时间!

宿州+李令 2016/6/8 10:37:18


啥时候有再学,可以不

南京+杨义 2016/6/8 10:37:53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U[P7BL{JJDUR31F{Z`1_H4K.gif[/img]不可以!@宿州+李令哲

宿州+李令 2016/6/8 10:38:23


哈哈,

10:38:44

南京+杨义 2016/6/8 10:38:44


file:///D:\qq\535488856\Image\Group\POJ3}(KV}R$98MH3$AVQND5.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G@YVKCPZR)X}3UKB(_VF`LW.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UG9`@AH2%L{}S0N6}3E~FO2.gif[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U[P7BL{JJDUR31F{Z`1_H4K.gif[/img]@宿州+李令哲

宿州+李令 2016/6/8 10:39:37


今年,田秋田大师,走完84个人生,

南京+杨义 2016/6/8 10:40:42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G@YVKCPZR)X}3UKB(_VF`LW.gif也是一代大师啊!

10:41:44

宿州+李令 2016/6/8 10:41:44


是田大师见意把发科拳命名北京陈式,

10:44:01

南京+杨义 2016/6/8 10:44:01


@宿州+李令哲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G@YVKCPZR)X}3UKB(_VF`LW.gif你知道了挺多啊令哲

10:46:24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11: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11:08:00
南京+杨义勋 2016/6/8 11:08:00
这几天看师父的【潜意识来自于。。。】、【太极拳动力原理】、【看看练拳时“自身重量”的感觉】和【看看练拳时“脊柱行拳”的感觉】等文章,不知是气压太低、还是大脑闭塞,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又归纳、总结不出来,有点着急啊!
南京+杨义勋 2016/6/8 11:09:28
只是认识字,没有心知,就谈不上肚明了。
11:10:10
宿州+李令哲 2016/6/8 11:10:10
我一般不看什么文章,费脑子,有的字也不认识,有空就练练,
宿州+李令哲 2016/6/8 11:11:14
功夫在拳架之外的
南京+杨义勋 2016/6/8 11:12:06
@宿州+李令哲 难怪江湖传言,都说你令哲老牛啊!
11:13:55
南京+杨义勋 2016/6/8 11:13:55
我写的也从来不看,所以不给你点赞咯!
宿州+李令哲 2016/6/8 11:14:04
我们群以前有个云南朱定友,根本就不会练,现在天天发表文章,不是转的,就是抄的,一点也不实用
宿州+李令哲 2016/6/8 11:15:19
看文章有点头疼,
南京+杨义勋 2016/6/8 11:15:19
真的啊?还有这样子的人啊?
宿州+李令哲 2016/6/8 11:15:37

11:16:09
南京+杨义勋 2016/6/8 11:16:09
@宿州+李令哲 喝酒专治头疼-看你喝什么酒了。
宿州+李令哲 2016/6/8 11:16:26
二锅头最好,
宿州+李令哲 2016/6/8 11:17:41
便宜还实惠不假,下次去南京就喝二锅头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14: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步在身

撑筋拔骨是技术不是技巧,它的存在是为了改变人体的结构,增强运动能力;

使“速度跟劲力”得到同步提升,让打击变得迅猛而不费体力,且动作的连续性得到极大提升;

似乎整个人就是一个“弹簧”,充满了弹力,可以在任何部位崩发劲力。

   传统武术讲“丹田”,其实人身处处是“丹田”,讲八面撑劲,身体做到“整体如簧”,处处是撑劲。

“开关节”令身体变得挺拔,似乎是人体重组,将每一个关节重新“拼接”使其具备更大的活动范围;

如同在每个关节内部加置“弹簧”,使关节变得有弹力,整个人变得充满活力;

人体运动呈现出“半自动”的状态,甚至连走路都变的轻灵;

如“猫”般的迈步,身体变得异常协调。

   甚至“内脏”跟身体之动也变得默契,由内而外,渗透至身体的每一处细节。

习之日久,可表现出如动物般的“灵动”,丝毫的“风吹草动”,

都可以使“毛发如戬”,拳谱中用“灵劲上身天地翻”来形容此把劲力的霸道。

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恰到好处!

   由于腰裆、跨、肘、手,不在一个平面,而是立体的;

由于练拳时要求腰胯不松、手不动;

那么,腰胯的一旋转,往上带动手臂的旋转,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螺旋;

如同一个弹簧圈一样往上旋转出去的。 

“横向加纵向”的劲力,即是螺旋,包含了“起落、拧裹”。”

   大到身体躯干,小到旁梢末节,往往可以用肢节的动,带动整个身体的动,细节决定成败。

所以练拳是个“精细的活儿”,身体的每一寸,

都需要用心去感受,特别是“筋骨、关节”。

整个人如同一根巨大的“皮筋”;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身体的皮筋不松;

始终保持“拧裹”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动力源源不断。

   所以练拳时步法的路径是相当的重要,想要保持动作的连续性;

就得使“胯、肩”处于拧裹中,这是“由下及上”;

同理,我们也可以借助手上的动作,使劲力存在不丢,这是“由上及下”。

当然,随着身体自控能力的增强,又可以“由中间及两边”;

做到这一点,身体如“弹簧”,始终可以保持发劲的状态,令劲力连续不断!

   实战的最大筹码在于步法。在我们想象当中,步是走出来的;

但是我们观察猫在捕食或者奔跑时的状态就知道,腿的作用不是蹬地发力,而是支撑!

一只猫在运动中,腿是保持好固定的角度不变的,

就如同用竹竿撑船,外力作用于竹竿,推至河底,借助反作用力,使船往前行进的。

猫在扑进,捕食时候的发力模式也是这样的,身体快速后缩,快速坐胯;

将身体的重量压于腿,而腿保持张力,借助地面的反弹快速窜出;

前提条件是“身如弹簧”!这样的模式可以做到整体而进;

“球体打人”的效果,是“步法”的秘诀所在!

他是“弹”出来,说到底还是“身法”!

   传统拳的魅力在于“整体劲”;

定步发劲不难,但在快速运动过程中还要保证身体的整体劲,则不是容易的事。

练拳不但要开发筋骨,更要能开步。

然而,言“步”,其实质又不在步,用脚走出的第一步,实际上已经破坏了整体!

“出手似箭,出腿如钻”,其根基不在于梢,而在于身;

身如弹簧是关键,我们要能够形成整体前窜的劲力,首先要具备身如弹簧的功力。

所谓“弹簧”,就是胯要能弹,肋要能折,肩要能按;

胯要能坐,节节贯穿,起于梢节而落于根节,而后节节反弹;

猛然窜进,身体如炮弹出膛般弹射而出,充分体现出硬打硬进的实战风格!

在实战技术中表现出来,则能够实现“球体打人”的效果!

   “按肩以练步”;如果只看字面意思,就很难明白!

所谓“按肩以练步”,似乎“肩”跟“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但如果真挑过担的朋友,一定会知道,挑着担的时候走得比平时快;

那是因为扁担的弹性使得,担子的重量有节奏的下沉,然后又弹起。

当担子下坠,下坠力会一直延延伸到后面的腿。

有句话讲“信息全凭后腿蹬”,腿被动支撑,并未蹬地,但地面的反弹力,使人能够快速向前窜进。

行拳也是如此,“按肩坐胯”,进身必快,当然前提是要能做到“身如弹簧”!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15: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6-6-10 15:41 编辑

解决松沉之苦的方法:尾闾放正 两胯完全松开 内功上身!
胯松了后、膝盖有向前走的感觉。

  膝盖痛的根本问题是两胯不松;

腿的连接处有三个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和胯关节。

膝关节是最松的,踝关节其次,胯关节最紧。

练拳时由于胯关节不松,将本来松开的膝关节压死。

所以要想膝盖不痛,要将两胯松开,胯松了,踝关节再松了,膝关节也就松了。

胯松了,身体就会如同坐在板凳上,

膝盖就不会受力,
膝盖就不痛咯!

膝痛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一般人左膝痛的比右膝多,是因为我们平常踢东西踢人都用右脚,右胯活动得多,比左胯松。

  松胯要下大功夫,也有人天生胯就是松的。

但大多数人到死也不知道松胯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他的膝盖痛了二十年,虽每每遵循不跪膝不拧膝等等之法则;

最后发觉某天他的膝盖是尽量向前走的,膝盖倒不疼了。

其实膝盖有向前走的感觉,是胯松了以后的感觉;

胯松的差不多的时候,两条腿有一波三折的感觉,也不是一波三折,而是一腿三折。

胯完全松了,会感到身体是坐在向前滚动的两条链条上,也就是膝盖有向前之感。

这位钢铁战士经过二十年的练习,松开了两胯,

但是不明就里的向人表明他找到了治疗膝痛的方法。

他的徒弟可能要痛三十年。真是误人子弟呀!

这也是名师与明师的区别咯!

  练拳架要先紧凑、后开展。

合得住才能展得开!

如何把握?就是尾闾中正!

   这世间懂得尾闾中正的人原本不多;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要想顺利的找到尾闾。
只要调整身架就好,这才是最正确的练功顺序;

你要放松的话根本就开展不了;
拳架的开展是功夫上身后,内气充沛的结果;
  练太极拳,开始是找不到尾闾的;
但要注意收臀,学好架子后,要下点功夫;
一开始的气感较少,之后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气感能带动调整拳架;

这都算不了什么,要练到脚底有轻灵的感觉,才算一段落;
这就是太极拳里的第一个层次,水中走路。

   练拳时要收臀,要平衡,一般人是会自动收腹的,收腹是不能作为练功要点的。
收腹是没有功夫的自然表现,所以要把腹部松掉;

什么是气沉丹田,在这一阶段,把肚子放松就是气沉丹田。
但松肚子要慢慢松,要练出高功夫,要开始松身体的各大关节。
各大关节一起松是不可能的;

最好方法是要先松垮后松肩松肘。
松肩并不很难,但如果先松了肩,沉劲一上身,下面的关节就被压住,就难松了;
松关节就松两胯关节,松胯真的很重要;
你两胯真的能全松开,全身其它关节也就差不多了;
松开两胯是纲,纲举目张。
从最初两胯有要松的意思到胯完全松开,没两年还真下不来。
你以为你全松了,可过一阵感觉又松到了一个新的程度;
所以要走平面太极, 走立体太极,一上步就把胯压死了。

  一边松胯,一边要找尾闾中正!
走太极猫步,步子也不要大,不要大过正常走路,走时收臀;
头部平稳,脚不要向两边撇太大,更不要落脚转脚,耽误时间,走猫步是要走量。

  当松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痛关。
松沉之痛。
这关有些人用了十年才过,有些人没过去。
主要原因就是尾闾不正。
尾闾正了,向下沉得快,内功上身也快。
   气沉丹田,先是两胯有松动的感觉;
大概是练拳九个月,十个月尾闾正。
十一个月半肚子松下来了,一松下来尾闾好像往后翘了;
但是要把后翘的尾闾再收正,收正以后再松腹,松腹以后再收正。
任何时候,尾闾正中都要排在第一位。
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是要九蒸九晒,松腹正尾闾也差不多。
到随息阶段,尾闾就正了。
   松沉之痛的彻底解决;
一是尾闾放正,
二是两胯关节完全松开,
三是要有内功上身。
这内功上身的标志就是在松沉之后的脚底轻灵感。
   重中轻才是功夫。
   两胯关节松的差不多了,沉重量,飘浮量就要来了,你要根据你的感受,来调整练功的架子和运动量。
某著名太极拳专家只能打两遍拳就已经到了极限,说明他这关还没过。
他的架子太低了,内功的程度跟不上。
   松沉之痛完全过了以后,是一周一个变化。
要加大运动量。
松沉劲和轻灵劲是好东西。
此时再来注意松肩。 
松胯是修理自己,松肩是修理别人。
自己还没修理好,是不能修理别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17: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桩通则拳通

俗话说“龙有三折之势”,何谓三折?

简单说就是从小腿到膝盖再到大腿最后到上身,成一个倒z型;

身体形状就如同一把椅子放在地面一样,这就是三折之势,也叫龙折身。

胯一定要坐低,坐到位;

上身要中正,一轴到底;

足要扣,前膝要前顶,胯根要后缩;

要保持六组争力;把整个身体向六面撑开,撑圆。

外形符合要求了,就要下决心克服酸;麻;胀;痛等痛苦。

把桩充分站通;站透。

只有把桩站通了,身体才会豁然开朗,气血旺盛,通畅,全身融合。

才能上接天,下通地,才能天地人合为一体,才叫三才桩。

桩通了,腿部的肌肉承重能力会大增,身体内外达到六合,浑然成为一体。

觉得轻松和顺,练完后气满身轻,飘飘欲仙,身体健康才会有保障,功力才会提高。

当然自古至今有很多人不能通晓三体式的内涵所在,更不能耐住那份寂寞,吃得了那份痛苦;

以至于练拳徒有其表,内涵空虚。

世间练拳者。而成道者少如麟角,原因造成也。

QQ图片2016013016484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6-11 14: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14:54:29
南京的杨锦富 2016/6/11 14:54:29
11:57:44
南京+杨义勋 2016/6/11 11:57:44
每个动作的运行轨迹都要从下丹田到中丹田!每个动作都要有前后、上下对拉!每个动作都是由口中出、口中回!每个动作都是以腰胯的松沉旋转带动四肢!体会“其根在脚、形于手指”在盘架中的核心作用。
总结的好!

南京的杨锦富 2016/6/11 14:55:07
今天的现场讲课内容都有咯!
 楼主| 发表于 2016-6-11 15: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13:20:21

南京+杨义勋 2016/6/11 13:20:21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的核心就是一个“领”字!

遇见什么样的师父,就能“领”你往什么地方去!

这个“领”决定了你的方向和目的地!

QQ图片20160611150248.jpg

正知正见的师父会“领”你到真正的传统太极拳的境界里;

按照百年传承的拳理去摸索、探究、继承和发扬!

QQ图片20160611150211.jpg

我“乐在其中”,并以一己之力“修行”!与大家共勉

QQ图片2016060515425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6-11 15: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6-11 14:56
14:54:29
南京的杨锦富 2016/6/11 14:54:29
11:57:44

14:57:06

南京+杨义 2016/6/11 14:57:06


重看了建明师兄抓拍的拳照,还有“提升的空间~师言”!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G@YVKCPZR)X}3UKB(_VF`LW.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UG9`@AH2%L{}S0N6}3E~FO2.gif[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U[P7BL{JJDUR31F{Z`1_H4K.gif[/img]辛苦了建明师兑!每个动作必须到位、准确!

差一点,这个拳“味”就没了!还是要精雕细琢!

还是要每一式地细细琢磨,由“式”到“势”的提升!

QQ图片20160611150221.jpg

南京+杨义 2016/6/11 14:57:37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G@YVKCPZR)X}3UKB(_VF`LW.gif感恩师父辛苦了!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