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合”什么?怎么“合”。
“引进落空合即出”是太极拳技巧运用的方法之一。
关键字是“引”和“合”,两法联用方能奏效。
引进的目的是避实就虚,是将对方较大的来势或优势(比作做"千斤");
通过我粘化的劲(比作"四两"),使对方产生背势而我变成优势,然后得机发放,就叫“合即出”。
“㥊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合"指合住劲,也叫拿住劲,就是在变化中能够协调、控制、整合态势,驾驭主动的意思。
合劲不单指自我,也包括对对方的掌控,知己知彼,方能运化得良。
但前提是要做到心能静、体能松、意能听;
进而做到能粘随、能守中、能走化、能拿住、能收放,方称有“合”劲。
“合中有开,开中有合”也是“合即出”的技术特点。
比如我顺捋对方右臂向后,左手推其右肘向右前为开,但在发放时我右手不离彼手,助我左手向右前方推进,则为合劲。
两臂开合有度,劲势始终呼应,也叫“合”或“合即出”。
上述这些“合”字的技术运用概念,也是太极图阴阳符号的内涵哲理的体现。
“合”字在拳论中多处出现,包括技法、身法、意识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它构成了练习太极拳的一个完整体系,集中影响到太极拳技的修炼层次和健身效果,还不能单就技术方法而谈"合"。
我们练拳时常说“用意不用力”。
“用意”的过程,就是寻找“合”的过程,是以高度宁静专注的精神状态来心感、体悟、调遣、培育;
使本来僵滞、笨拙的体能,转换为松、沉、圆、活、灵、巧、快的太极劲的过程。
这种内功的训练,是与“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的“内三合”的自然融合分不开的。
“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外三合”,是对行拳架的形体要求。
“内三合”的也会因此受影响而效果打折扣,也是达不到“合”。
“内外相合”包含“内三合”与“外三合”的统一性和互融性。
人身一宇宙,内外一太极。
能达到“外之所形,无非内之所发”,应物自然,浑然相合,是我们追求技术状态的理想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