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1: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如同揉面是物理过程,
醒面就是化学过程!
所以揉面求数量,
醒面重时间!
勤思多问是催化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9: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海-陈秋阳 2016/9/16 6:45:10
老师早上好
6:48:54
南京桑梓 2016/9/16 6:48:54
早上好!看了我的空间文章有没有什么感想啊?
6:51:36
河海-陈秋阳 2016/9/16 6:51:36
嗯,很细致,但是很难做到。都说太极拳应该是很舒展的,我刚刚接触,动作太僵硬了
7:00:29
南京桑梓 2016/9/16 7:00:29


河海-陈秋阳 2016/9/16 7:01:36
太极之路很长啊,要用一生去走

南京桑梓 2016/9/16 7:02:03
是的!
7:04:35
南京桑梓 2016/9/16 7:04:35
认知,心知,身知。三个阶段。身知最难!

Breuken 2016/9/16 7:05:26
请教老师,为什么身知比心知难
9:03:58
你好!认知仅仅是认识字而已。有很多人,没有理解理解就照搬。这是搬运工的行为。
理解了就是心知。
心知了,练拳时动作做到位,就是身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穷其一生去悟练。有95%的人练不到,仅仅是做做操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0: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4楼 评论时间: 2016-08-29 17:30:47
回复
老师脚跟发力是否足脚跟后跟


-----------------------------------
该评论来自手机Qzone
戴长健
戴长健

5楼 评论时间: 2016-09-07 18:42:22
回复
膝盖是石到位不太蛮理解


-----------------------------------
该评论来自手机Qzone
李功科
李功科

6楼 评论时间: 2016-09-15 13:15:02
回复
师傅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多一字则肥,少一字则瘦。与其他一些“大师”动则阴阳、平衡等说法更能让初学者理解。陈小旺也曾经说过,太极拳是个整体运动,一动全动,要求动作一定要到位,准确,舒服。但是师傅说过,太极拳是自然拳,所有动作一定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刻意的做动作是不对的。例如在金刚捣碓的最后就是尾闾下沉,手臂自然就起来,左手下按,右手自然就出去了。太极拳,通过视频是可以学会动作,但是没有名师指导,那就只是太极操,永远都是与真正的太极拳越走越远。
发表于 2016-9-16 12:56: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9-23 15:19
太极拳行拳时注意把劲沉于脚底;
凡胯的进与退、左右的旋转都必须用脚底的蹬地劲;以及脚底紧贴地面左右拧 ...

正需要这个拳理,好好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8: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17:58:47
河海-陈秋阳 2016/9/16 17:58:47
嗯,多谢老师的指点。之前认为很多人练太极拳是差不多的,但内心是否真正理解、理解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觉得心知更难。现在明白了,心不知,身体模仿得再像也并不能发挥太极拳的全部作用。可能我懂得太少了,还不知道一招一式悟得者和模仿者做出来有哪里不一样,但是我相信区别是存在的,我猜大概也就是心知的境界导致身知的不同。我可以这样理解您的话吗?

河海-陈秋阳 2016/9/16 17:59:44
第一次见您就觉得气质不同凡响,果然是高手
18:10:43
南京桑梓 2016/9/16 18:10:43
练拳先明理。但是拳架练到哪一步,才能明白哪一步的拳理,心知肚明了,再提高拳架的合理性。所以,我说:太极拳是自然拳,文化拳,哲学拳。
18:13:19
南京桑梓 2016/9/16 18:13:19
所以需要穷其一生去悟练。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9: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海-陈秋阳 2016/9/16 18:27:32
时间会筛去那些目的不纯的人、缺乏毅力的人,然后思维会将留下的人分得更细,真心修习一门武术的人无论结果功夫高低确实会用尽生命去感悟!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栀子花 发表于 2016-9-16 12:56
正需要这个拳理,好好体会

李令哲:
劲起足底,又能回归足底,
李令哲:
师父好,也有的说根在丹田不知是对是错
我:
@李令哲 已经心知了!
我:
那是故弄玄虚咯!仅仅主宰于腰哟!
李令哲:
腰为主宰,
我:
是力由脊发;但是根在地下呀!
李令哲:
师父,我觉得是脚胯腰尾闾在打拳
我:
丹田无处不在;碰到哪里哪里是。
李令哲:
挨着何处都能击
我:
坐在板凳是行拳;
我:
就是哪里得力;哪里是根。
我:
得力感!!!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9: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行拳时下盘的运动轨迹

脚: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

脚是人体的根节,又是下肢的梢节,它是人依靠蹬地的反作用力而产生力量的关键部位。

练拳时,踏实的脚是决不许随意乱动,如需外开或里扣时;

以脚跟为轴,脚掌擦地而外开或里扣,不许把脚尖翘起。

提脚出步时,是松胯塌腰,稳定重心,屈膝松踝,提脚,再出步。

出脚时,要轻灵,如探深渊,如履薄冰,迈步如猫行。

两脚步型多系“不八不丁”之斜行步法。

两脚虚实转换重心时,多系四六开或者三七、二八开。

用膝时,脚腕必须放松,脚自然下垂;

蹬脚、震脚时,脚腕相对要收紧。

膝:

行拳中,膝部经常保持一定的弯度,屈膝,弓膝。

弓膝时,膝尖不准超过脚尖。

项膝就是要做到“双膝常常里合,双脚常常里扣”;

以保持腿开裆合,开中寓合之意。

提膝,一般多系用膝。一般要里合,脚自然下垂。

弓步时,后腿膝既不能绷直,也不能软塌,要使委中穴外有微微外掤之感。

独立时,膝关节要尽力上提。

腿:

双腿站立时,腿的内侧有向外膨胀的感觉,前面有向里合的感觉;

形成一种缠裏之感,也是一种对称开合劲。

腿顺缠出步时,小趾领劲

逆缠出步时,大趾领劲。

凡独立步,要注意做到顶颈领好、收腹、吸气!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17: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三空”习练法!

是指在单人走架习练中,突出两手空松转为一空;

双人推手,在突出两手空松转的基础上;

增加两个课目,即对手进攻时,我方突出两手空松接为二空;

双人推手,我方进攻时,突出两手空松进为三空。

“三空”习练法,适用于太极拳各门派。

这里所指的两手,主要包括指、掌、腕和小臂四部分。

空松指什么?

空松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理解含意和要求。

初级走架阶段,在各种身法转换、折叠和重心移动之动态中,以舒展筋骨皮为主,以松为辅;

在各种亮相定式之静态中,以松为主,以展为辅。

此阶段的两手空松转,主要表现在,首先去掉两手僵劲、硬劲和掤架劲;

以两手为节节松沉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由外而内,自上而下,在各种亮相定式之静态之中,节节松沉,贯通九大关节(指、腕、肘、肩、腰、胯、膝、踝、趾)。

中级用意不用力阶段,在初级阶段静态松沉的基础上,通过两手空松转;

在各种身法动态中,努力做到不断松沉,达到在动态中,上下气贯通之效果。

此阶段的两手空松转,主要表现在去掉僵劲、硬劲和掤架劲的基础上,两手得到充分放松,内气流畅,气感充盈。

在高级负重松沉阶段,通过两手空松转,在贯通上下气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宽气路,达到全体透空境界。

此阶段的两手空松转,主要表现在两手极度放松,气路极度流畅,内气极度充盈。

两手在三个阶段不同层次的空松转,其目的就是通过两手空松转这个切入点和突破口,

由外而内,自上而下,加速松弛九大关节,贯通上下气路,进而扩宽气路,全体透空,最终练就大道虚静之功。

为什么两手空松转,能加快提高练功效果?

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医学经络学说验证,两手与脏腑都有密切的表里关系,两手空松转;

直接可引导周身放松,尤其指关节,十指连心,指松心即松,心松体则舒,体舒心则静;

反过来,心静则体松,体松则气沉,气沉则手松。周而复始,产生手与心、手与脏腑松静相济之良性练功效能。

二是两手空松转,能引导从外空内实、到上空下实,形成在动态中的桩功效果。

三是两手空松转,既加速了上下贯通、全体透空的练功速度,又突出了太极无手、浑身皆手之特性;

同时又增长了两手的听劲功能,练功效果一举多得。

太极“三空”的习练,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一、舒展筋骨皮阶段

舒展筋骨皮阶段,即初期走架阶段。此阶段突出两手空松转,重点抓好四大要素。

一是身法中正因素。按照太极拳无过不及的中正原则;

走架行拳均应立身中正,走架如同写正楷字,一笔一画,一举一动,都应舒展大方,中正不偏。

只有中正不偏,才能做到前后左右,上下对应,松弛充分,沉气顺当。

二是腰胯主宰因素。

太极内功主要表现在,周身上下的任何动作,都与内在因素腰胯之动有关;

也就是说腰胯之动带动了周身之动,尤其是两手的任何动作,都与腰胯转动有关。

两手和腰胯的关系,就好比晚间晴空薄云里看月亮一样,看似月亮在走,实则云彩在走;

行拳走架,看似两手在动,实则腰胯在动。

而两手空松转,正有利于周身在走架动态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部位腰胯上;

只有这样,才抓着了练功的关键。

三是虚实转换因素。

初学者往往因两腿支承力不够,没有屈伸变换,重心没有移动,或移动不明显而没有虚实。

没有虚实就没有阴阳,没有阴阳就称不上太极拳;

因此在习练中,应循序渐进地把虚实腿练出来。

四是突出慢练因素。

慢练等于活桩,活桩出功夫。在舒展筋骨皮阶段,虽然以舒展为主,但也有松的一面,比如在走架各种亮相定式中,都要充分发挥在静态中的松沉作用,这就需要慢中体悟。初期走架阶段,做到慢练,还需要与修身养性结合起来,从善中求静,静中求慢,慢中出功。

二、用意不用力阶段

用意不用力阶段,实质上是用意、用气不用力阶段。

当拳架熟练之后,应进入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之行气习练阶段;

此阶段是太极拳由外形,转入内转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太极拳习练内功的一个关键阶段。

此阶段通过两手空松转,主要解决四个转换:

一是由立身中正转入中正安舒;

二是以展为主转入以松为主;

三是周身以腰胯为主宰而转,转入以丹田内转催腰胯带周身而转;

四是在自上而下静态中气络贯穿的基础上,转入在动态中气路贯穿,进而扩宽气路,全体透空。

达到四个转换,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纠正和努力。

其一做到中正安舒,必须努力纠正前俯后仰、左右歪斜之病。

纠正此病,首先纠正腰胯不平和没有虚实之病。

常见的毛病撅屁股凹腰,腰胯平面就会出现前低后高,造成上身前俯之病。

起势两脚尖外摆、跪膝,容易造成腰胯平面前高后低,形成后仰之病。

右偏马步,比如陈式懒扎衣式,左胯不虚上抗,容易造成左肩高右肩低,上身右倾之病。

左偏马步,如陈式单鞭式,右胯不虚上抗,容易造成右肩高左肩低,上身左倾之病。

又如在移动重心时,容易出现以肩带腰胯,造成动中歪斜之病;

即如是以腰胯带肩,但由于腰胯移动重心少,肩移动重心多,上下不相随,也会出现身法歪斜之病。

明白病根,自然应从病根上按拳规拳经,一一加以纠正。

其二,以展为主,转入以松为主。

此阶段主要解决在走架中,动态之中不断松沉的问题。

在各种亮相定式中,静中松沉容易做到,而在身法转换、重心移动中,动中松沉比较难练。

这就需要在动态中,突出两手空松转,由外而内,自上而下,导引周身节节松沉;

去掉僵劲、硬劲和掤架劲,时时处静,心静则体松,体松则气沉,慢练出真功。

其三,通过两手空松转;

在增加丹田气沉量的基础上,配合呼吸增加丹田收放量的同时,

由原来的腰胯转,带动周身转,转化为由丹田内转,催动腰胯转,进而带动周身转的效能。

通过两手不断空松转,增加了丹田的气沉量和收放功能。

反过来。通过丹田的内转和收放功能。又增加了两手空松转的内含因素。

手更松了。气更畅了,柔劲更大了。

其四,在上下气贯通的基础上。

提高两手的松沉幅度,进而以两手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由外而内,自上而下,节节提高松沉幅度。

在原来打通主循环、支循环、微循环的基础上,还要不断通过松沉;

扩宽循环气路,在内气充盈的基础上,找气充皮毛之感。

三、负重松沉阶段

负重松沉,即在用意不用力阶段的基础上,两手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习练出不断松沉的功夫。

它是基础功之上,功夫之升华阶段,也是在动态中,受到各种不断变换的外力,通过不断松沉,对付各种劲别之超凡脱俗的阶段;

同时,也是检验自身丹田内转功能强不强,腰胯活不活,内转圆不圆,内气是否充盈,

虚实有没有,手、眼、身法、步,是否协调一致等因素的一个综合实力的考验。

此阶段通过两手负重空松转,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高八个层次。

一是负重松沉松透层次;
提高负重松沉层次,;

必须首先调整心态,改变思维,可采取逆向思维走气习练方法,外形不露,而是内气舍己从人,逆向走气。

如对方来力不硬顶,不但不硬顶,而且还要顺其劲,把对方的劲力通过自身松沉,由外而内,自上而下,引向自身实脚;

对方立感我身重如山,通过内转,实脚变虚脚或引向虚脚,对方立感如牛入潭,因找不到力点而扑空。

通过不断逆向思维,逆向走气习练,还能不断扩宽气路,增加气沉量。

丹田和下肢的气沉量增加了,灌满了,反过来又增加了内掤劲。

内掤劲增大以后,两人搭手,你自己感觉没用劲,而对方感觉很沉重。

这就是提高松沉松透层次所产生的效果。

二是丹田腰胯内转层次;
提高丹田腰胯内转层次;

在遇到抗力时,必须在松沉中;

首先想到的是丹田催腰胯带两手而转,而不能忽视内转,只想两手转。

内转与外转,即丹田腰胯转与两手转的关系,在推手中非常神奇和奥妙。

在推手中,你越想手越无手,越不想手越有手。

因为你越想手,越容易忽视内转,忽视了内转,手就容易憋劲,就越容易被对方牵制,反倒丢了手。

你越不想手,注意力就会放在内转上,两手在内转的带动下,有了柔劲,就不容易被对方牵制,反而保存了手。

三是虚实转换层次;
提高虚实转换层次;

尤其是提高渐虚渐实和虚要虚净、实要实足功夫,;

即在移动重心时,虚腰、虚胯、虚腿、虚脚和实腰、实胯、实腿、实脚互相转换时;

虚要渐渐地虚,实要渐渐地实;

重心移完时,虚要虚净,实要实足。

由虚变实过程中,还要加上实腿实脚气感渐渐入地的意念,效果更佳。

四是呼吸开合层次;
提高呼吸开合层次;

必须做到通过两手负重空松转,在化劲时与吸气、合劲相结合;

在发劲时与呼气,开劲相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习练中将气吸得细、勾、长、深;呼气时,将气呼得细、匀、长、放。

五是螺旋缠丝层次;
提高螺旋缠丝层次;

首先要提高丹田腰胯内转层次;

提高上下前后左右多角度的内转层次,在内转的带动下,四肢的正反缠丝劲自然有了劲力。

六是提高皮毛灵感层次;
提高皮毛灵感层次;

首先要在思想上解决问题,在意念上增加灵感层次;

在推手习练中,以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为中心;

每个劲别之前,都要加上一个“虚”字;

即虚掤、虚捋、虚挤、虚按、虚采、虚挒、虚肘、虚靠。

两手转,内转与外转,即丹田腰胯转与两手转的关系,在推手虚则对方摸不清劲别,虚则自身提高了感知力。

七是手、眼、身法、步的协调层次;

手、眼、身法、步协助调一致,是发挥周身整劲的关键。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

走架时常犯的毛病是,只知手进,不知身进和脚进,上下不相随,身法前倾,立身不稳,容易被对手用捋采之法而牵制。

这就需要在习练中,通过两手空松转,体悟在进身时,上下相随之奥妙。

八是深研太极之理层次。


打拳先明理,拳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

随着基础功夫不断夯实提高,向高层迈进,必须先明高层拳理;

虚静功夫就是高层拳理,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就是高层拳理所产生的效能。

习拳中,通过“三空”习练法,不断深研和体悟。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09: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9/16 21:14:51
河海-陈秋阳 2016/9/16 21:14:51
虽然没有真正和您学过拳,但在思维上您给了我很多启发,真的非常感谢
2016/9/16 21:17:06
南京桑梓 2016/9/16 21:19:52
等你河海四年学习完了;你也许会成为太极拳的高手咯;前提是每天坚持练拳;悟拳。贵在坚持!
河海-陈秋阳 2016/9/16 21:21:40
还不敢想,我挺笨的,不过贵在坚持的态度是在自己的
2016/9/16 21:23:17
河海-陈秋阳 2016/9/16 21:24:44
嗯嗯
2016/9/17 7:11:22
南京桑梓 2016/9/17 7:12:15
我现在在雨花台练拳
2016/9/18 19:37:15
河海-陈秋阳 2016/9/18 19:37:15
雨花台是您授拳的一个地点么
2016/9/18 19:51:07
南京桑梓 2016/9/18 19:51:07
是的,休息天在,现在平时在河海大学。
河海-陈秋阳 2016/9/18 19:52:05
这两个地点都是固定的么
2016/9/18 19:56:03
南京桑梓 2016/9/18 19:56:03
应该是
南京桑梓 2016/9/18 19:56:53
看了我的空间拳理拳法有什么感想啊?
2016/9/18 19:59:30
河海-陈秋阳 2016/9/18 19:59:30
有些暂时还不能理解,其实理解的地方能做好也是挺难的
2016/9/18 20:00:10
河海-陈秋阳 2016/9/18 20:00:10
虽然太极拳很慢,但是做好真的很难
南京桑梓 2016/9/18 20:01:08
这就是心知到身知的漫长路程
河海-陈秋阳 2016/9/18 20:02:08
嗯嗯
2016/9/18 20:05:03
河海-陈秋阳 2016/9/18 20:05:16
说来也很有意思,一些速度快的运动,比如体操或者球类,有可能速度快了会有动作做得不到位;
太极拳并不是很激烈的运动啊,为什么慢慢打还很难做好呢
2016/9/18 20:32:24
南京桑梓 2016/9/18 20:32:24
体育类的器械运动,都是被动运动。容易伤身。只有太极拳是主动运动,是健身。但是方法不对,会伤膝盖。这是李德印编制的教科书害的。
2016/9/18 20:59:12
河海-陈秋阳 2016/9/18 20:59:12
太极拳好——邓小平

河海-陈秋阳 2016/9/18 20:59:56
任何一个结果都和练习的人息息相关
2016/9/18 21:00:14
河海-陈秋阳 2016/9/18 21:00:14
相信太极拳
6:35:30
河海-陈秋阳 2016/9/19 6:37:04
杨老师早上好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