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4 16: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1-3 16:49
太极拳形体身法的总要求就是:
立身中正、虚领顶颈、支撑八面。
而关键之关键就是:立身中正,且贯穿太极 ...

““对拉劲”所谓“有前必有后、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达到力的平衡,方可“不偏不倚”,做到立身中正。”好好学习师父拳理,做到立身中正。谢师父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7: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16:57:36
河海+刘奇 2016/11/4 16:57:36
杨老师,我今天对大椎领起有几点认识:一是大椎一领,肩就沉下去了;二是一直听说练拳要耳听身后,但是一直不能做到,今天感觉大椎一领,背后就灵敏了,做不到背后有眼睛,但是感觉后背有精神在。您说说我的感觉对不对?
发表于 2016-11-4 17: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0-22 15:46
屈膝更是形象表达了能屈能伸、稳扎稳打的风格;一招一式无不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些信奉“时间就 ...

"周身空无,无形无象,
如此境界,若不修心,
如何而来。"
还得修心,性格急操的我还得好好修练

发表于 2016-11-4 17: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0-24 11:16
看到人家的太极拳打得舒展漂亮,我们往往是满满的羡慕;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需掌握“对拉拔长” ...

对拉拔长还做不到,更做不到放长手臂,先明白再上身,有了方向就有成功的几律,加油
发表于 2016-11-4 17: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1-4 17:02
16:57:36
河海+刘奇 2016/11/4 16:57:36
杨老师,我今天对大椎领起有几点认识:一是大椎一领,肩就沉下去 ...

刘奇师兄体悟的真好,我还没有体会到大椎穴领起,可能太刻意了反而做不到,师父很早前就发了耳听后背的拳理,没体会到身上,惭愧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7: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17:05:18
河海+刘奇 2016/11/4 17:05:18
多谢杨老师。这是我在坐公交时候感觉出来的。我再在拳架中练练!
好好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6: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强调意识指导形态运动;
促进各器官的协调配合。
太极拳要求动作松柔圆活、
松而不懈、身正体舒、
气沉丹田、内劲节节贯串;
以求达到导引经络、通畅气血;
所谓“以意领行”、“气贯全身”、“心静体舒”;
就是有意识地、能动地控制调节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
通过练拳要领的综合作用,
解除神经系统过度紧张。
这种“神舒体静”、“气血通畅”、“阴平阳秘”的良好平衡的机能状态;
即所谓“太极态”。
这种状态的持续;
长期的积累,就能促进人体器官机能开始由量变到质变;
最终起到健身、防病、抗衰老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6: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尤其忌用拙力,通过长年累月的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锻炼,逐渐达到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虚至虚灵的高级境界。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劳动中,不可避免地因接触重物而养成了使力的习惯,从而造成肌肉紧张、关节僵硬、筋韧不活,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拙力和僵劲,这些反映到初习太极拳者身上,就会感到这儿不顺,那儿不适,周身难以协调。因此,“用意不用力”的要求与本身的“拙力僵劲”形成了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就成了初习太极拳者的首要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6: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解决的矛盾就是在去掉拙力僵劲的同时培养和建立柔顺之劲。应从“松沉”入手来解决这一矛盾。如果初学者一上来就求轻,则不仅不易去掉拙力僵劲,而且会更拘谨、更紧张。若专求轻,还容易导致神意涣散,气势散漫而偏软。而由松沉入手,不仅可以松化掉拙力僵劲,而且会松中有沉,益于柔顺的培养,又易渐入沉着。
  所谓松沉,就是放松之中有沉坠的意思。首先是放松松开,使全身内外、四肢百骸、筋韧皮肉尽可能地放松松弛;松外就是身肢放长、伸筋拔骨、肌腱拉长、筋肉离骨、骨节开张,使经脉舒顺通畅,丝毫无滞。譬如地下之沟渠,不塞而水行;输送之管道,不堵而流通;人体之经络,不闭而气通。
  如何操作呢?操作在心,心想放松,则全身内外无不放松;心想松开,则筋肉竹节无不松开。操作的诀窍在意气贯注经穴。经络犹如山谷中之通道,山川间之河流;经穴则犹如城镇和村寨,依靠通道和河流相互通达,经穴是内气流行最活跃、最敏感之处。
      位于骨节之处的经穴谓节窍,是内气人于骨髓的窍门。意气贯注经穴就是意想各节的节窍,如意想肩的节窍(肩井穴)放松松开,久之则肩关节自然放松松开;意想肘的节窍(曲池穴)放松松开,久之则肘关节自然放松松开;意想胯的节窍(环跳穴)放松松开,久之则胯关节自然放松松开;意想胸的节窍(膻中穴)放松松开,久之则胸自然放松松开,等等。以此类推,以意想窍,循窍而行,日日贯注,昼夜贯输,则筋肉自然离骨,骨节自然开张,达到放松松开的效果。
又由于“意为气头,气随意行”的作用,所以在意想节窍放松松开的同时,内气由节窍入于骨髓之中,节节贯注,而又出于骨缝,充于肌肤,通于经络,达于四梢,则放松之中有沉着,久之便能达到松沉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6: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不论是站桩、定式,还是在周身运动时,都要想着放松松开沉坠,例如两手领臂向上松虚掤领时,手臂各节既要放松松开,手臂之阴面又要在沉肩坠肘、腰劲下沉的同时而有向下沉坠的意思。如此功行日久,不仅拙力僵劲自去,柔顺之劲亦会油然而生。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