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8 18: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海滨 我是问你上面的视频交流作业啊?九段阚桂香拳架的视频。
我:
拳练后,需要合理的营养补充,足够的休息。
所谓“寒暑不侵”,是指身体经过练功,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自我抵御能力;
比如随冷、热,通过汗毛孔的闭、张进行调节。
练拳最主要的功效能顺应自然,把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变为行动;
随气候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
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勿妄劳作;
创造条件使身体内机能按生物节律正常运行,
促成脏腑、器官正常工作;
形成良性循环,使身强体健。
田焕春:
师父早
田焕春:
师父早上好!
田焕春:
大家早上好!
杨义勋:
师父早上好!各位拳友早上好!
刘海滨:
杨老师早上好
周雨: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李相侠: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周雨:
李师姐早
李功科: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李相侠:
@周雨 周雨早!
李功科:
师父,今天到哪里?
周雨:
@功科 @淡定~ 早
我:
@功科 下雨了吗?
周雨:
师父早
顾旭:
老师早上好!师哥师姐们早上好!
李功科:
@杨锦富 报告师父,北京在下雨
杨义勋:
进雨花台大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8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义勋:
大门了!
郑建明:
今天送小孩上课了
郑建明:
义勋这个定式不错,视频动作好像跟平时有点不同?
郑建明:
右手是从下往上撩了
郑建明:
看了师父和凌老师视频,确认这是义勋独创
李功科:
交作业,沙发。师父今天仔细讲解并示范了上下分左右旋。还讲授了弓满则圆棚劲足,松活弹抖末梢间。
李功科:
后面交作业的不准许抄袭。
陈浩:

田焕春:
@老杨 
王强:
今天在学习白鹤亮翅中,对对拉,胯松沉的同时肩的引进落空的感觉有点体会,谢谢师父,谢谢师兄弟们
陈浩:
今天收获很大,师父帮我纠正了拳架。讲解了: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还有一个没有做笔记!应该是六字三对,哪位师兄记得?
陈浩:
我还要加强练习,由心知到体知!
杨义勋:
昨天从重庆灰回南京,主要是要赶上今天上课的。每次上课收获颇丰,一是自己是带着疑问和不确定,有目标地求教;二是重新校正和磨合动作的准确性,按拳理拳法真正在身体上体现出来。
杨义勋:
更进一步理解了“根”的运用,重新更正了“白鹤亮翅”中各个动作的运行轨迹、肘定位、45度角、上下分、左右旋、引进落空、转换虚实、重心移动、偏沉侧随、手型、中定等诸多细节。师父辛苦了!
杨义勋:
正确地、错误地都在群里,要打要骂随各位拳友了!
杨义勋:
@南京郑建明 
杨义勋:
@榴莲溜溜 
杨义勋:
“把根留住”啊各位拳友!
杨义勋:
“见字如面”啊各位拳友!
顾旭:
看到师哥们的学习笔记,有所启发,再有老师白鹤亮翅视频就更完美了
我:
今天好开心咯!看到了大家的作业。
顾旭:
更进一步理解了“根”的运用,重新更正了“白鹤亮翅”中各个动作的运行轨迹、肘定位、45度角、上下分、左右旋、引进落空、转换虚实、重心移动、偏沉侧随、手型、中定等诸多细节。师父辛苦了!
顾旭:
看不到
顾旭:
老师正确吗?
杨义勋:
@顾旭 这是错的!
我:
看到大家今天练拳的根。这就验证了拳架的合理性。
顾旭:
@老杨 有正确的吗?想看看
杨义勋:
师父是正确地,对错有比较的。
顾旭:
没看到师傅单式白鹤亮翅
杨义勋:
@顾旭 请看师父的。
顾旭:
真的,没有单式
杨义勋:
劳烦哪位拳友发师父的。
顾旭:

顾旭:
是不是右手的运动线路不对
杨义勋:
是的!还有好多错的!
顾旭:
嗨!着急
杨义勋:
别急哦!都在恰酒恰饭了!我也是!@顾旭 
顾旭:
谢谢
杨义勋:
@顾旭 说明你好学习!
杨义勋:
@顾旭 都废寝忘食了!
顾旭:
嗨平时时间很紧,孙回姥姥家了,这不是有时间了喜欢真正的太极。
顾旭:
做操做了4年了
李功科:
师父发老杨的视频是让大家看看的,大家要多说自己的看法
周雨:
师父好大家好
周雨:
谁能教教我,@淡定~ 发师父的视频怎么下载
杨义勋:
只有比较才知道什么是正确地、错误地,期待着
杨义勋:
@周雨 问@淡定~ 就对咯!
周雨:
杨哥
周雨:
看到师父和大家最开心了,像在雨花台一样
周雨:
@淡定~ 师兄好
周雨:
教教我呗
周雨:
还没学会用电脑登微信
郑建明:
电脑浏览器打开wx.qq.com,出来个二维码,然后用手机微信的扫一扫扫描,确认后就可以了
周雨:
上次@淡定~ 师兄发的视频就没下下来,己经失效了,好可惜哟
郑建明:
用来传文件很方便
周雨:

郑建明:
不过,微信的视频没法这样保存
周雨:
谢谢郑师兄,谢谢杨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8 18: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雨:
谢谢郑师兄,谢谢杨哥
郑建明:
只能先存手机上,再用其他方法导出
周雨:
那怎么下呀@南京郑建明 郑师兄
郑建明:
比如用网盘
周雨:

郑建明:
直接下手机上就好了
周雨:
下不了,可能我的手机不好
郑建明:
按住视频,有个保存的选项
周雨:
得换手机了
郑建明:
如果点是不会出来的
周雨:
没有
周雨:
一会回家在电脑上式
周雨:
说明我的手机不行
周雨:
少两项功能
周雨:
@南京郑建明 郑师兄,你问手机是什么牌子的?
郑建明:
华为
周雨:
我也是华为呀
周雨:
微信也最新版本的
周雨:
怎么会这样
周雨:
下不了视频有点急,大家别介意打扰
杨义勋:
@南京郑建明 
杨义勋:
@周雨 急什么?老办法!拿起你的手机、高高举起,接着……就木有接着了!你懂的!
周雨:


周雨:
杨哥那真就木有了
郑建明:
点视频能看就行啊
郑建明:
不一定早下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8 18: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强:
今天应该把师父的青龙出水录一下的,特别羡慕,嗨,只顾欣赏了,下次一定要纠缠师父,再来一次
我:
王祖更:杨老师,谢谢您讲解五指抓地的操作原理,这两天练拳走架找到两个脚底板搓地的感觉了,感觉我运动中撅屁股这个毛病也和前脚掌趾跟没有扣地有关,脚下一断劲,就容易丢腰撅屁股!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8 19: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顾旭 你是一个大美女啊!荣幸之至。
周雨:
又打错字了
我:
水滴石穿咯!贵在坚持。
顾旭:
老师我不是美女,是美女她奶奶了
丁玉英:
老师晚上好
丁玉英:
各位拳友晚上好
顾旭:
@英英 师姐好
丁玉英:
今天群里好热闹,看大家聊的热火朝天
丁玉英:
呵呵@顾旭 晚上好不要叫我师姐,你应该比我大,我叫你姐吧
顾旭:
我年龄应该比你大
我:
都是资深美女!
顾旭:
从师不能差辈分
我:
我想看你们对拳架的看法建议。
丁玉英:
@杨锦富 因白天忙,晚上回家才好好看了老师练的拳,老师的拳,刚柔相济,轻灵稳健,气韵生动,完整一气,看那胳膊手,为什么感觉胳膊手那么松柔,因为完全是腰胯带动的,没有一点妄动,虽然没有很明显的腰动,感觉就那么一点微动,这就是老师功力的显现,是一般人模仿不出来的,这种松柔不是你的身体多么松沉柔软就能做出来,而是以命门为中心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节节贯穿的整劲所才能达到的,老师的拳,看了让人生出一种感动,练的太好了,谢谢老师分享视频
顾旭:
小妹还是师姐吧!
丁玉英:
呵呵,还是我叫你姐吧
我:
@英英 丁玉英:这种松柔不是你的身体多么松沉柔软就能做出来,而是以命门为中心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节节贯穿的整劲所才能达到的。
丁玉英:
谢谢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09: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浩:
要师父指点一下,配字的时机
周雨:
@淡定~ 师兄,可以用其他格式吗?下不了
陈浩:
你是电脑还手机
陈浩:
电脑上安装一个暴风影音就直接可以看
周雨:
手机
周雨:
太棒了
陈浩:
手机直接看就好
周雨:
终于知道每式的名字了
周雨:
想下载
周雨:
几天后就失效了
陈浩:
要等师父看过,在全部上传建立个连续链接
陈浩:
是的
周雨:

陈浩:
这个还不是最后版本
周雨:
听师父的
周雨:
@淡定~ 师兄辛苦了
周雨:
谢谢你
陈浩:
版权归师父所有,我是一边做一边学习
周雨:
你功劳很大,由其对我们外地帮忙很大
周雨:
我学师父视频只知道模伤,连每式的名字都不知道
陈浩:
最好还是现场来哦!
周雨:
是的
周雨:
不来现场学不会,学得也很艰难
陈浩:
关键可能会不得要领
周雨:
有点远
周雨:
是的
周雨:
瞎练
周雨:
等高铁通了就方便点了
李功科:
@英英 师父的拳架里,手上不过眉下不过膝
周雨:
@淡定~ 师兄,从起势开始都配上字呗,你们每周都能见到师父,拍个全的呗?可以吗?@淡定~ 师兄
陈浩:
下周要师父指点完再做好吗?
周雨:
肯定好
周雨:
谢谢@淡定~ 师兄
丁玉英:
@功科 我是按杨式的来说的,陈氏的动作特点不清楚,说两手对拉劲弱点,也是看照片左手掌根下按不明显,所以以后不懂不能乱说,否则一说就错,不好意思了
李功科:
@英英 我说的不是陈式,而是师父的要求。你说的左手掌根下按不明显,是因为老杨的实腿胯没有松透,肩与胯合,以至于肩没有松,再导致肘没有沉到位,没做到师父说的肘对胸门口,也就掌根下按不明显,。这是我个人看法,至于对不对还要问师父。老杨练的时间长,比我好的不知道多少倍,平时都是他教训我们,但是正好他今天做了个反面教材,逮着机会讲他一次。
丁玉英:
@功科 呵呵,我不如你,看的没有那么到位,只看出表象,没看出根源,谢谢指点
我:
@功科 @英英 好好好!李功科讲得到位。
杨义勋:
师父早上好!各位拳友早上好!
杨义勋:
很抱歉!昨晚临时有些事,分身乏术,无法静心与各位拳友交流,对不住了!感谢@英英 @功科 @周雨 等拳友的点评!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要不忘初心,持之以恒,紧跟明师,悟练结合,终有成就。我虽习练陈式太极拳数年,但也是在师父的指导下反复磨合、修正,希望能真正体悟传统太极拳的真谛,体现在拳架中。
劉奇:
杨老师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田焕春: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李功科: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李相侠: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周雨: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王强: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刘胜春:
师傅早上好
顾旭:
师傅上午好!拳友们上午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18: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拳开胯的两个误区!
武术界盛传一句话——传拳不传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胯很重要,二是师父很保守。保守之说从何而来呢?有人说师父练拳总是穿长袍大褂,怕徒弟们看见胯的动作。碰到这样瞎琢磨的徒弟,师父也真是没地方说理——不穿衣服,难道要光着腚练拳吗?
在现代医学中,是没有胯这个词的;
词典上对胯的解释是:腰的两侧和大腿之间的部分,“开胯”这个词干脆就没有!
问题来了:这么一大块都叫胯,究竟要开哪一部分?开骨还是开肉?是劈开还是切开?实在让人头大。
正是由于概念过于模糊,使许多人不知不觉步入了误区。
误区一:开胯开的是髋关节。
开胯既不是切肉,也不是劈骨,这里的“开”是拉开、活化的意思。
拉开什么?活化哪里?
当然是胯上的关节!把骨肉打开叫手术!
那么,胯上都有什么关节呢?
最为人熟知的是髋关节——大腿股骨和髋骨连接的地方。
事实上,网上90%的开胯方法说的都是拉开髋关节。
错了吗?
没错!
但是,仅仅打开髋关节是不够的!
胯上所有的关节都要打开!
胯上究竟有几个关节?四个:髋关节、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还有一个不叫关节的关节:耻骨联合。
打开髋关节,重心换才灵活。
打开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两块胯骨才能自由运动,丹田的活动空间才会扩大。
打开骶尾关节,才能收放自如,真正做到泛臀和敛臀,否则,泛臀只能叫撅屁股。
误区二:开胯只要拉伸扭
正是因为有第一个误区,才会产生第二个误区。
流行的各种开胯方法,诸如拉腿、压腿、劈腿(想歪的自省去)等等都是拉伸扭的方法;
主要针对髋关节,有时顺便捎上耻骨联合,对于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几乎没什么用!
那么,打开骶髂和骶尾关节,用什么方法?
丹田气!
只有丹田气在骨盆内膨胀、运,才能撑开骶髂关节,迫使骶尾关节活动!
有朋友可能会问:不打开后两个关节,能产生丹田气吗?
能!
开胯和丹田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最初是髋关节和耻骨联合拉开,丹田产生气感;
随着气的充盈,会进一步促进骶髂和骶尾关节的活化,形成良性循环。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18: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太极拳核心功法就是肢体放长?

人们一直认为打太极拳是慢悠悠的、软绵绵的,因此比喻做事为打太极拳。

许多人觉浸在“用意不用力“的要领里:

认为行太极拳只用意不用力,练起拳来也慢悠悠、软绵绵的。

行太极拳为什么要慢?有人说是“物极必反”,意思是说慢到极点就是快;

实际上,你不动,就不会产生效果。行太极拳真的不用力吗?

其实是指不用拙力,意与力是相互作用的;

反过来,没能力,意也就没有作用。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拙力,但不说用意不用劲;

太极拳应该是“棚劲拳”。

这里所说的棚劲,就是太极拳的核心功法——肢体放长;

没有肢体放长,行起太极拳来就会软绵绵的,缺乏内劲。

第一,虚领顶颈,气沉丹田。

所谓顶虚领,是把头、颈向上虚虚领起。

气沉丹田,则是意想气沉入丹田,即小腹放松成圆形。

从人体解剖上讲,头上顶脊柱上拔,丹田下沉,尾骨下附;

使脊柱产生上下的争力,从而带动脊部上下筋肉拉伸。

长期锻炼,筋肉才会被拉长,增加肌肉力量。

俗话说“筋长力大”,“力发于脊”亦在于此。

在练拳时,不仅意识上有头尾朝相反方向拉开之意;

实际上,头微微用力上顶,尾骨微用力下坠,也是肢体放长的要点之一。

第二,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含胸要求胸部既不凸出,也不凹进;

使胸成为脊背拔长的支柱,并依靠支柱加以放长。

沉肩的作用是将臂部下塌,使臂生根,同时坠肘;

使肘与肩部之间达到放长,当手臂进行缠丝运动也是以坠肘为中心的;

同时坠肘和腕又可以使肘与腕之间放长;

因此沉肩坠肘和挫腕是整个手臂的放长;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其实质为背部筋肉相互拉伸;

使背部如同弓背,背部筋肉左右拉伸;

坠肘,使手部肉与肩部筋肉因拉伸而连结成一体;

太极中的背如弓亦在于此。

这样背脊动,手就会被带动;

所以说缠丝是脊带手而动的。

练拳时,又肘应微用力下沉且有横撑之力;

双肩下沉且相互内抱;

这样才能与头尾相争构成十字劲;

即上下左右的劲力相争;

这才是太极拳因放长而产生的弹性棚劲。

第三,松腰圆档,开胯屈膝。这是指腿部的放长。

腿因站立,放长比较难;

开胯屈膝就可以在这一特定的姿势下圆档;

用螺旋式的运动来变换虚实。

这主要表现在膝的旋上;

当腿向外旋时,使外侧处于放长而侧则为收缩;

这种腿的旋配合着手、臂、身成为全身的旋。

从人体解剖上讲,因开胯、屈膝,腿上的筋肉被拉长;

胯部的筋肉也被拉长;

日久,这两部位的筋肉被放长,力量增大;

同时因为胯、腿筋肉被拉紧;

使其与背部筋肉相连接,成为全身的整体运动;

脊柱动,腿也跟着动;

这就是常说的“上动下自相随”。

实际练太极拳时;

双胯须用力左右相争,前后相争,以使腿部筋肉放长。

这就是我常常讲的:项膝!

练拳时,把以上三种要领合一,就是太极拳的肢体放长。

因为身体的筋肉被拉长,如同皮筋被拉长;

对方碰上拉紧的皮筋,就会产生反弹力,这就是太极拳的棚劲。

为保持这种棚劲,练拳时就不能快;

因为一快,就不能保持筋肉的拉伸,棚劲则散架。

只有慢慢地动,才能保持棚劲不散;

习惯了后,才可以渐渐地快;

这就是“以慢制动”的根本所在。

而不是慢去打人,那样只能成为挨打的靶子!

有了棚劲,就可以练出其它的捋、挤、按、靠、采等劲。

例如,在全动之下,掌心由外向内缠丝,为捋劲;

双手同时将棚劲交叉向外棚出,为挤劲。

掌心向下圈沾着一点而不离开的下棚劲,为按劲。

实质发劲是在头尾相争,沉肩坠肘;

由脊柱引导下,通过手的伟递;

有身体去撞人,劲由脊发出。

从人体解剖上,发劲实质是脊柱头尾相争被拉长;

手、胯、等均被拉长,如同一张拉开的弓;

发劲时,将脊柱突然放松,手、胯 、腿也放松;

如同弓箭射出,将手射在对方身上,这就是发劲,也称射法。

所以行拳始终必须保持这种棚劲;

这样练太极拳会很累,也就是过去太极拳宗师说的打十几遍拳就苦不堪言的道理。

而现在练太极拳打十几遍,体力消耗也不大;

以这样的练法去搏击,也许是太极拳难以实战的原因之一吧!

太极拳讲究放松,为什么要拉紧筋肉去练拳?

放长身体达到的松开,由松开的放长而使身体产生弹性;

弹性加强,即成为棚劲!

这种弹簧力就是太极中的刚劲。

刚柔相济的关键是肢体放长后,动作的落点用刚劲;

其过程中则用柔劲,可见这种放松是在放长下的放松。

如果关节肌肉绷紧,则无法放长;

这就是紧中有松,松中有紧的“棉里藏针“。

只有多花时间练肢体放长,才能练出真功;

而天天去盘松散的架子则无济于事。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09: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相侠:
谢谢师父!辛苦了,慢慢学习,
杨义勋:
棚劲为太极拳之母劲,只有“虚领顶颈,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圆档,开胯屈膝”的放松状态下使肢体无限放长,在慢练中体会身体的弹性技能,从而形成过程柔、末梢紧,达到紧中松、松中紧。这才是太极拳之核心根本所在。师父辛苦!
王祖更:
慢练是为了让身体在运动时能守住规矩,因为太极拳的很多规矩和人的平时运动习惯有很大差异
顾旭:
谢谢老师!慢慢领会!
王祖更:
走架时守住规矩才是练功,守不住规矩就是做操
顾旭:
走架时守住规矩才是练功,守不住规矩就是做操@王祖更 
顾旭:
争取守规律
杨义勋:
对于“虚领顶颈,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圆档,开胯屈膝”好理解、易体会、能做到,而“气沉丹田”我认为是一个渐进自然、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不是追求。
我:
@老杨 @顾旭 @王祖更 
顾旭:
谢谢师傅
我:
时间+悟练
我:
贵在坚持
杨义勋:
持之以恒是常态,悟练结合终有成。
刘胜春:
沒有明师一切都是空。所以我们是幸运\的有这么好的师傅教我们。谢谢师傅。
杨义勋:
师父早上好!各位拳友早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09: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胜春:
谢谢师傅。
杨义勋:
师父早上好!各位拳友早上好!
劉奇:
杨老师早,师兄师姐早
李功科: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杨义勋:
一味刻意追求“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我认为对于还没有身知的习练者而言并不是可取的,而应该是通过持之以恒、悟练结合的漫长过程中循规蹈矩、水到渠成的过程。只要掌握“合~吸、开~呼”即可。
杨义勋:
早晨就干杯师父?
杨义勋:
练拳了师父。
田焕春: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李相侠: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周雨: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