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青莲

青莲:太极拳聊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5 0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维网关闭了,有许多好帖子看不到了,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当时没有下载,感到太遗憾了。谢谢 “觅道”朋友 保存了这些资料,请你多转载些“青莲”先生的帖子。再次向你表示感谢!
发表于 2004-4-10 0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山人问:有人说练太极要将风雷电“浑圆”进去,您说呢?

青莲答:太极拳效仿的是太极、是道、是大自然,所以,大自然中有的东西,太极拳中就有。此中说的有是感受、是气势、是能力、是规律……等,并非实物。

发表于 2004-4-10 0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青莲贴:
我以为,判断一个“拳”水平高低的标准是要从多方面去考虑的:
   从拳论可以看出一个人对拳的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是否具符合客观、符合自然的科学性;
   从打拳的动势中可以看出在拳的运行之中,其:开合、流注、转关、折叠、鼓荡、吞吐、缠绕、运化、爆发、轻灵、浑厚、……等等内涵是否能在一周天的气势中做到“园、顺、连”。
   从推手中可以感受得到其劲力的刚柔与灵活等质量的优劣,以及在实战中可以看出是否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从拳照上,除了能看到静态的姿势以外,根本无法看到其动态内涵里的任何东西。所以,我认为以拳照来判断拳的方法,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并不是说大师们的拳照不好)

发表于 2004-4-10 0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觅道在 2004/04/10 01:36am 第 1 次编辑]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青莲贴:

武禹襄在“太极拳解”中著: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馀。
而“气以直养而无碍”与“气以直养而无害”说法不一而意思相同(解释可见78楼)。“直养气者开合也”可以解释为:怎么养气,一开一合也。(因不知是否还有前言后语,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04-4-10 0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青莲贴:

对初学者建议:明确目的,论云:“气以直养而无害”。虽说学太极拳有很多作用,但现代人学太极拳的最根的价值,还应是健身。能否以此为目标,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能否学好太极拳非常重要因素,也是你能否松下来、静下来、入进去、品出来的重要原因,是帮助你取得一个良好心态的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一打拳就想着什么门派的特点、什么十要八要、姿势如何好看、哪招哪式是如何用的、我的师傅是怎么打的、裁判怎么要求、别人看了会怎么说我……等等。那你这个拳便学不好、也练不好了(当然这个好坏对错的标准是就拳理而言,并非是人为要求的标准)。这就是当今95%以上的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而且是越聪明的人越容易犯的错误,聪明反被聪明误。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要与不要,根据需要。太极变化之理,全在自然。若能坚持不懈,此法可助你直证太极真谛。

发表于 2004-4-15 0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csycb问:最近对杨式太极起势讨论的很热闹,想听听你的高论。另,对站桩,有人重视有人不以为然,你的见解?

青莲答:
说太极拳起式可以,但由于一些门派观念在现在的太极拳界还非常盛行,所以我暂时还不想涉及到哪家的太极拳。请原谅。
   学太极拳有一句话叫:起式难,收式更难。说难不是说动作的姿势难,而是说起式没有动力原,因为太极拳的动,不能是自己的动,也就是说不能是配合的动。因为在起式之前没有动力原,此时胳膊是抬不起来的,抬起来了就是人为的动、是自己动、是配合的动、是肢体运动。正确的起式应该是内动带外动、身动带手动(手指四肢)、是意动带气动、气动带形动、一动无有不动的动、……即便是这样还要有个量,也就是说,该动多少就动多少,少动一点是不到头,多动一点就是过,就是妄动。所以说起式难。
   收式难,是说气机以发动后停不下来。在动势没有停下来之前,动作停下来了,就是人为的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同样不是内外合一的动。所以当内动没有停下来时,外动就停不下来。总体换句话就是说,发动气机难,收住动势更难。
   所以,初学者在行气达到精通之前,是无法谈起式和收式的对错的。

站桩,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无论以健身为目的的养生,还是以技击为目的的练功,都是可信而有实效的方法。
  站桩从大的方面可分为动桩和不动桩两种。站在太极拳的角度上看,动桩的效果更好一些,但会的人不多。站不动桩虽然效果来的慢一些,但在没有明师指导的情况下,是唯一可靠的办法。二者之间从成功的速度上看,自少要差五年以上的时间。

发表于 2004-4-15 0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qiqicat问:请问先生:起势之起,动到一半断了,是何故?

觅道问:神走了?气机发动不够?或是不够松(轴承不够润滑,要多浇油)?

源易答:水开了 盖 开了 气跑了 百事可乐 打翻了

qiqicat问:或是前胸后背松的不够?

源易答:我都不会 烧到水开吧

青莲答:劲上来以后丹田不开,则失去了后续,所以动到了一半就断了。若丹田开后,膻中不开,同样会失去后续,还会断。

发表于 2004-4-17 0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csycb问:能介绍一下动桩吗?

青莲答:关于动桩,俗称活桩。它是在太极拳练习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基本功来辅助的一种方法。称之为太极桩。此太极“动桩”虽未失传,但除了传给少数掌门传人以外,大多嫡传也很难见到完整的功法,市面上就更不用说了。

发表于 2004-4-17 0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qiqicat问:

[引用由青莲发表的内容:    
   顶劲断了。起式的要领在于:螺旋下式起,顶劲由踵生。 ]

我起势时,松沉之后,百会自然领起,似乎是两下里一"争"(这个词不好,没有用力),手臂于不觉之中似有气托着不起而起,(飘起的感觉)我并没有做什么,完全是被动的听其自然....手臂起到腰胸之间气感没有了,像是断掉了,以后不得不用腰劲下至脚后跟使动作得以继续.虽然百会仍然领着,但是起到中间明显的是断了,起至顶点时,中心在脚后跟,而不在前脚掌....
我因此很困惑,不知何故?也不知该如何办?所以就这么着.....

"劲上来以后丹田不开,则失去了后续,所以动到了一半就断了。"感觉切中要害!
但是先生不知肯不肯说得再详细一些....丹田之气松开下沉,来个第二次么?
困惑中..
谢谢先生!


青莲答:

在你的贴子中感觉有些问题需要细说,但看不见你的动作,实在叫我为难了,如能传上来视频,相信我能说得清楚。

qiqicat答:
可惜不能做到.
只好请先生瞎着说了....

青莲答:
试试虚腋向两臂运行,或许是气从肩走掉了,两臂也会有此断的感觉。千里治病,无法对症下药,还请谅解。


发表于 2004-4-17 0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csycb问:
青莲兄:攻击太极的,是对太极的技击性的怀疑。兄意如何?


青莲答:
科学大可分为三大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还可分为理论科学和实践科学。我认为,太极拳应是属于实践科学,同时他又属于哲学领域的科学。它是以运动为形式、研究的却是规律、是矛盾的变化规律、是事情发展的规律、是因果关系,太极拳求之以大成,不是以技击为第一目的,而是研究如何以规律服务于运动与技击,即所谓无招胜有招,见招生招。中华武术在对太极拳的评价时说:太极拳是武术中最快的拳种。快就快在它有先知的能力。何为先知,拳论云:先知实乃后续而。由此可见,对太极拳的技击性有怀疑,是他不懂,也没见过。
   由以上也可以看出,太极拳不是简单的技击,所以,练太极拳不会像练其他拳种那样快,因此,又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
   对攻击太极拳者,可有一比:两人建房,其中一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成了三间大瓦房,并在二年内以娶妻生子。而第二个人在此二年内只是在搞筹备和设计,也可能才刚刚开始搞地平……。这时第一个人就笑话第二个人:我的孩子都会叫妈了,你的房子我却连个影子还没看见呢……。他哪里知道人家将来建成的是现代化的摩天大厦。面对如此浅显之人你认为有和他争的必要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