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青莲

青莲:太极拳聊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9 0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觅道问:先生可否继续谈谈"膻中、丹田开合揉滚"?

青莲答:
所谓的丹田开合揉滚,可以解释为丹田的有序开合的运动状态。因为此开合并非是简单的按前后、上下的顺序而开合,所以又可以叫做揉滚。

发表于 2004-4-29 0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觅道问:
青莲先生能否举个例子谈谈什么是"丹田开合揉滚"?
先生曾经说过"丹田一动,全身皆动".觅道现在练拳时有时可以体会类似于"吸时气由全身汇于丹田,呼时气发于丹田而达于全身"的感觉.但是对丹田的"动"与架子的配合不理解,例如,如果作右转身的动作,是否先要想象丹田中的气有一个相应的顺时针方向的旋动以发动促使右转身的气机?

青莲答:
"丹田开合揉滚"是丹田在做无规则的有序开合运动。如:浓烟滚滚的状态,是无规则的,但每个烟质(烟的最小单位)本身的运动却是有序的。经过长期的锻炼,能做到丹田怎么动,外形就怎么动,就叫内动带外动。是自然的、是感觉的,不是人为的或想象的。

发表于 2004-4-29 0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傻悟精问:
是丹田还是丹田里的丹?

青莲答:
是丹田,也是丹。丹动丹田动,丹在丹田中。

发表于 2004-5-9 0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觅道在 2004/05/09 02:53am 第 3 次编辑]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觅道問:

[下面引用由青莲发表的内容:

  “动作时候需要配合呼吸?”此说法人为因素太重,尤其是“配合”二字,不合太极自然之理。
   在练拳时,呼吸是随着身法、速度、力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丹田内转,功力的提高,尤其是进入到劲力阶段的...]  
觅道最近练拳尽量不人为地注意配合呼吸,开始有自然而然忘掉呼吸的感觉。但是,有时作某些动作时又感到非得配合呼吸不可,这时就略微注意一下呼吸与拳势的配合,这样拳势就作得好了。这是否因为内气还不足的缘故?


青莲答:
首先呼吸是外气。说配合,大概是你的用词不当,可以说应该。有的时候根据动作、力量、速度变化的需要,是怎样呼吸就应该怎样呼吸,不是配合,是应该。跟内气足不足无关。


觅道贴:
谢谢先生!我的体会也是该注意呼吸是就注意呼吸,顺乎拳势.

发表于 2004-5-9 0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觅道在 2004/05/09 02:47am 第 1 次编辑]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觅道問:
[下面引用由青莲发表的内容:

   ...论云:知太极拳所成在“顺、悖、丧、养”利害为权。...  ]

先生能否谈谈什么是“顺、悖、丧、养”?


青莲答:
“顺、悖”指的是技击,“丧、养”指的是健身。说:知太极拳所成在“顺、悖、丧、养”利害为权。是说只有能权衡技击和健身的利害关系,才能在健身时不把自己练伤;在技击时不走背势;才有练成的希望。


觅道問:
若不违门规,先生能否详细谈谈“顺、悖、丧、养”?


青莲答:
“顺、悖”指的是技击,原则上讲“顺”指的是有利于自己的运动趋势,“悖”是指不利于自己的运动趋势。“丧、养”指的是健身。“丧”是指对自己身体健康不利或是伤害自己的锻炼方法,“养”是指对自己身体健康有益、不使自己受到伤害的锻炼方法。
   说:知太极拳所成在“顺、悖、丧、养”利害为权。是说只有能权衡技击和健身的利害关系,才能在健身时不把自己练伤;在技击时不走背势;才有练成的希望。在往细了说,谁都会说出一大堆例子,就不用我说了。

发表于 2004-5-9 0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觅道在 2004/05/09 02:49am 第 1 次编辑]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风和两千问:
青莲先生: 请教关于“实腿转...”:设以左云手时双脚掌的转法为例:按此转是脚掌对地面的摩擦力,就此而言,全身意向左转,左足是同向转(逆时针)?还是反向转(顺时针)?练习时自觉同向转符合“节节贯穿”,反向转似有“拧裹、螺旋”之意,不知孰对孰错,请就以云手为例,给予讲解,谢谢!


青莲答:
“左足是同向转(逆时针)?还是反向转(顺时针)?”不同的转法劲力走的切线不同,一走身前,一走身后(一试便知)。打拳时可根据拳架的设定去打(也可以自己设定)。实用时则是根据客观变化的需要去走。不管怎么转都应该是节节贯穿的,也不存在孰对孰错的问题。
  “拧裹、螺旋”属于劲别,而“云手”则是用法,在什么样的用法中,合以什么样的劲别,是根据打击目地的需要而自然合成的,该用什么就用什么。练到了自然心明。


风和两千问:
谢谢先生!自试后觉得:逆时针转劲力切圆的远(平圆)、上(立圆)侧,顺时针转劲力切圆的近、下侧,是这样吗?还是觉得逆转时顺一些。练习不到,无法心明啊。


青莲答:
注意做到上下相随,要点是心态要特别平和,细细的品,认真的感受。把劲力练成一个整劲,感觉就会清晰的多了。祝你进步

发表于 2004-5-9 0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QIQI问:
请先生就“搂膝拗步”谈一谈实脚转的“转换”,可好?


青莲答:
转换:讲的是虚实,是劲力从一边转向另一边的过程。虚实的转换是内劲的转换,跟外形无关。拳论讲:“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人不只我,我独知人。”就是说在感知到对方的运动趋势时,内力同时就向与自己有利的方向(与敌无利的方向)转换,而外形和劲力走的方向则不一定是一致的。
  如做右弓步时,根据劲力运行的方向不同,左右脚均可以称之为左实右虚或是右实左虚。这一点与重心的转移是有本质区别的,重心转移说的是形,在做右弓步时,重心就是在右脚上。说内力的转换,对初学者或劲力还没达到贯通者,是比较难理解的。
  搂膝拗步是拳中的一个架子,是用法,是外形。根据左(右)拗步,重心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转移。而劲力的虚实则是在内里不停的转换的。

发表于 2004-5-9 0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夏小雷问:
有一天一位老拳师问我:你除了练拳以外,还有没有练太极功?答曰:没有。
 请问有没有太极功?太极功是什么?


青莲答:
“太极功”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说,不知是那位拳师提出来的?或许是个人用词习惯吧,我确实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可以试着解释一下,广义的说“功力”指的是练功人的能力。“功法”指的是练功的方法。“功理”指的是练功的理论和指导思想。练太极拳首先要在“明理”的同时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加上自身的努力,才能练出真正的太极拳功。太极拳的“拳理”只有一个。“功法”则不然,因承传的不同,各家有各家的功法。我猜想这位拳师大概指的是“功法”,到底对错与否,解释权还应该在这位大师。


夏小雷贴:
他说,太极功只有一个动作,非常简单。成功后,有气在头顶至会阴上下串。


青莲答:
这就对了。一个动作,就是指的一种练功的方法。

发表于 2004-5-15 0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夏小雷贴:

这是八十年代《武林》的一篇,里面提到了太极功,先生看看。

浩然之气太极功

  我自幼喜欢使拳弄棒。十四岁拜少林僧玄升子为师,学习金刚拳、罗汉掌、梅花桩、三指禅等各种拳法。二十二岁又向祁门张鉴堂先生学习通臂二十四式等拳术。考入清华大学时又随李剑秋先生学习形意拳、八卦掌。经剑秋先生介绍,结识刘志刚、韩其昌等武林前辈以及在北京的陈发科、杨宇廷等名家,经常执弟子礼请教揉手与散手。后经剑秋先生介绍与马礼堂老师揉手,剑秋先生对马老说:“此子身手敏捷,体力雄厚,喜欢发劲,以我之功力放之已不易,您得小心。”我更是一团傲气,以为凭自己的功夫与浑身七百斤的体力,对付马老绰绰有余。岂知方一接手,我便感到浑身不得劲,昔日所学的得意招法全使不上,几次换招都攻不进去,自己反而气喘汗出,神不能敛,而马老则谈笑自若,随意而动,有如老叟戏顽童。最后马老将前掌一翻,说了声“你坐下吧!”我便颓然仆地!此时我才知廿年来之所学,实乃武术的皮毛,自己所谓绝招,不过是马老的末技而已!于是便投到马老门下,从头学起。

  马老教导我说:“吾拳之道无它,神气二字而已,培补真元。待元气充足,溢于背、盎于面而为神,发于外、施于四肢而为力。气为帅、血为母,气赖血养,血靠气行。凡武术家之上乘者,不论内家外家,都以练气为真,气功不得真传者,武技亦难以登峰造极。”于是就以他自己所创的太极拳为拳势,以内功经,神运经为导,教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功夫。他传授的气功,归纳起来有:丹田呼吸,胁中开合,以意领气,以气运身,遵循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之通路,三阴升、三阳降,周流不息,循环无端。将拳势与内气紧密配合,起、落、开、合、钻、翻、横、竖。内意萌发而外形未动谓之起,意气相通形动而气发谓之落。吸是起是开,呼是落是合。手起气也起,手落气也落。沟通任督二脉,正头起项,壮面凝神,胸含、背圆、提肛、缩肾,收丹田调呼吸,一升一伏,一松一紧。气升时两胁齐举,骨缝张开,气降时自俞口透过前心,下手丹田;劲松时,纵横往来,和缓柔软;劲紧时,气血会聚,刚坚凝结。发于腿,而主宰于腰,行于手指。静如处女,动如猛虎。

  经马老身传口授一年之久,我的步履比以前稳健,动作比以前轻灵。对拳经所云:“蛰龙未起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摇”有了进一步体会。如此又练了两年,感觉更加明显,内功越发强烈。每次练拳,浑身象一个装了水银的皮袋,随着外形的变化,气在身内上下鼓荡,上升起气自涌泉顺夹脊分左右布于两膊,充于指掌。气下时哗然而落自两腿沉入涌泉。气升时则整体而升,气降时则整体而降,分不清是在哪条经络运行了。动作沉实又轻灵,飘飘荡荡,舒适愉快,难以言传。每一细微动作,只要意念一起,气便倏然而至。比如作揽雀尾时,前腿弓,自觉二跻之力自足蹋直上,经两胁,腋下,过晴明,出发际而达风池。后腿蹬直,两维之气自金门、筑宾上行,前达廉泉,上通临泣。腰如车轴,意动气随,丹田鼓荡,如同抽气唧筒,每一动,将涌泉之气抽入气海,复自气海而推到两膊两掌,自指尖冒出。一吸一推,吞吐不已。与别人揉手时,自己心是空空洞洞,甚为安静,对方来手,则随之动,舍已从人,引进落空,毫无顶撞之意,敌进我退,敌退我随,乐取于人以为善,只要行意,不求外形。接对方的劲,用不着追求什么手法、招法了。同时对自己以前所学的少林、通臂等诸家拳法,也都能随意运用,不再感到蹩脚了。这时我才体会到,马老所谓太极功就是大周天之运行,随阴阳转化之自然,进行精气神之锻炼,和一般的拳术确是不同。

  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是个人体质有了很大提高,过去由于练硬功过度而产生的膝关节疼痛消失了,增生性脊柱炎消失了,害了二十余年的慢性支气管炎痊愈了,遗传性低血压也好了。我如今虽年逾花甲,打起少林拳来仍能躜蹦跳跃,动作敏捷和青年人差不多。

马老所创太极功,只有十多个动作,而内气外功尽在其中。看起来简单朴素,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而实是集中华武术之大成,是中国医学与技击相结合的产物。真可谓美哉太极功也!

发表于 2004-5-15 0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原武术万维网--青莲:太极拳聊天

青莲贴:

谢谢你的好文章。历史上知名的、不知名的太极名家、高手有很多。但当今有些人并不求实,而是把前人当作自己的招牌,甚至当作自己的资本到处招摇,这些人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因为即便某名人真的是你师傅,也代表不了你。所以,我们应该把他们作为激励自己的榜样,把太极文化和好的太极拳理、拳法开发、继承、发展并传下去视为我们的责任,悟真求实,才能练好太极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