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23 11:38:38

358022621 发表于 2012-9-20 21:21
感叹晨曦之优美,欣赏沙滩太极之清新。含胸拔背~~上下相随~~刚柔相济。真可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 ...

{:soso_e183:}{:soso_e160:}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23 11:42:29

我的金刚捣坠是童子拜佛蓄势,上打咽喉下打阴;实脚一松虚脚落;形成的震脚是一个整劲!强调的就是整劲连贯中正!螺旋顺缠中门上,螺旋逆缠中门下!配合上法。
金刚捣坠就是;上穿咽喉是寸劲,下坠是胯、膝、踝、脚旋转缠丝劲。打阴属于偷袭,
也是最狠的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23 11:53:43

练拳的四条规律 第一:逢转必沉:
向左转沉左胯,向右转沉右胯,边沉边转边外撑,要贯穿始终。
第二,逢沉必领:
只要是沉,必有上下的对拉拔长,上下有了,前后开,前后有了左右找,自己的身体始终是个圆球,走的也是由内而外的撑劲。所以有沉,就有领,领起来再找前后和左右。没有领,找到左右也没用。
第三:逢起必落:
两腿在虚实转换中,一条腿起,另一条腿必落,不是脚的起落,而是胯的感觉。怎么找,就是要端平两胯。比如云手,一条腿起的时候,领一条腿的胯根要下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身高没有起伏,身高不起伏,胯才能守住,不然起落之间容易漂浮。逢起必落就是在起落之间找平衡和稳定。
第四,逢定必松沉:
是指在所有的定势快到位的时候,要向下松沉,最明显的就是肩胯。肩一松,尾闾一收,就感觉有东西把丹田充实满了。身体重量松沉下去要到两脚脚跟,不要到脚掌,任何动作都是如此。
四个规律,贯穿在每个动作里面,这就是起、承、转、合的练法。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23 11:56:38

发力要求--- 始于涌泉,力由脊发。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27 07:14:05

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就是松沉与轻灵兼备,所以有没有松沉之劲可以看作是太极拳练习是否入门的一个标志。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27 12:11:53

行拳时没有松沉劲的人的体现在:
要么松得很烂、软手软脚、形散意懒;要么绷着劲,劲力外现、棱角分明。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1 19:21:06

意、气是太极拳运动的灵魂,发劲要想到达一定的水平就必须结合意念和内气,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气到劲到。
意念一动,则全身皆动,在腰的带动下,按照发劲规律,节节贯穿得使劲迅速达到着力点;劲到落点的同时肌肉高度紧张,并要结合吐气发声,腹部抖弹坚实,气沉丹田,这就会产声弹抖力。此力极富弹性,有力而不僵硬,如金狮抖毛,干净利落。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1 19:23:48

要想打好弹抖力,关键是腰裆劲的配合,发劲时要转腰扣裆,腰部旋转,裆劲扣住,可使动作快猛迅疾,力达梢节。练习螺旋劲,要以自己身体中心为轴,即以腰为轴心,在发劲时身体迅速向一侧转动,产生离心力。
按照力学原理,圆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出击点,但要按圆的切线方向发出;且发劲到落点时要讲究前后左右的配合,也就是要注意对称发力,不至于出现发力落空而失重的现象,以保持自身的中心平衡。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2 16:12:44

太极拳的放松,是在间架正确基础上的放松,不然就是松懈,毫无用处。间架正确了站得太紧也不行,所以它两个是辩证关系,不能偏废任何一头。内家拳修身养性,练出真东西来的肯定是德行高深之人。如今找明白师傅不易,应先看其人品、气度和涵养,绝无偏差之理。
入门要从最基础的开始练起,好高骛远的绝无成就。
做不到一下子就无思无欲无形无相的,也不要气馁,绝大多数人都差不多的;只要一心至诚处,自然该来的都来。站站桩,练练拳,真想不出来还有比这些更实际的了。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3 12:05:44

拳中本无气。气乃人体能量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松静状态下内在的、实在的感知。表现为精力充沛,内劲盈足,气势旺盛。然气不可求,亦不可追,求之而不得,追之而无门。
气由静而观,由松而来,由养而得,惟求松静平和。可练之法乃调息、调身、调心而已。心静身松气腾然,所谓炼“气功”是也。气无需沉,无需贯,亦无需运。意决不能跟气走,本末倒置。惟松静,气自沉丹田,气自贯丹田,小腹自沉实鼓荡。
松静气自通,一通百通,精白化气,气白化神,神自还虚。
气聚气散任自由,聚为蓄,散为用。何需周天搬运、画蛇添足。心机动气遍身躯,发之则出,收之则合。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查看完整版本: 沙滩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