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时身体回归居中;加上两脚的两端,还有就是尾闾的一点下沉,形成三点一面的稳定状态。
行拳时“五点外争”。这“五点”是:头顶、两手(最外端)、两脚(着地处)。“外争”就是:有向外顶之意。“五点外争”就是无论走架推手,头要往上有顶劲,手有往外延伸的趋势,脚有往地底下插下去的趋势。
每看一次师父的沙滩太极,都有很深的感触,师父在软软的沙滩中都能打出如此精彩的太极,师父为你喝彩!
栀子花 发表于 2015-9-21 17:16
每看一次师父的沙滩太极,都有很深的感触,师父在软软的沙滩中都能打出如此精彩的太极,师父为你喝彩!
{:soso_e181:}{:soso_e160:}只有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功夫才能不断进步,不能跨档越级,急于求成!
太极拳在行拳的每一式将完成时:
全身的相互配合要做到百会穴微微上提,脊椎节节拔起、虚虚对住,尾闾前适,命门穴微往后鼓,肩关节下沉,韧带似乎有对拉拔长之感,且目光向前方极远处前视,似乎将劲放松到天边,意远则劲长。走架时每一定式都应如此,则能形成一身备五弓之势,弓拉得越满越圆“箭”射得越远;
而达到收放自如的目的。
太极拳的松沉一定要松沉到脚底心涌泉出;
感觉有得力感时,才能松开让大地的力反弹上来,做出其它动作,才能顺其自然!!!
太极圆之一:形圆
随曲就伸,圆转自如。
太极圆之二:气圆
运化无端,遍行周身。
太极圆之三:意圆
不偏不倚,无碍无滞
太极圆之四:理圆
变化万端,一以贯之。
太极圆之五:神圆
饱满充盈,全而不懈。
祝大家 月圆团圆 中秋快乐!
太极拳的沉,是基础是平台,没有练出沉,绝对练不出太极内功,充其量只是一些技巧而已,甚至都达不到力发于脊。
原则上说,练太极拳的内功感受是随着练的程度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 就说松肩坠肘吧,当肩关节开始松开,就会慢慢的觉得手臂发沉,并且慢慢的膨胀,感觉如同手臂绑着沙袋,随着肩关节松开的程度越大,沉重感就会越大,做动作时就会感觉沉重、很累。在这里,尽量从上往下说,因为练出内功,也是从上往下练出来的。注意:每一项感受,至少有3——4个月的强烈期,然后慢慢的消退,有些感受,是长期有。
1、感觉手臂开始有沉重感,并且越练沉重感越强烈。
2、感觉手臂的膨胀和手掌的膨胀。
3、某些动作,如抱球,感觉如同真的抱一个气球,两手臂之间有弹性。
4、手掌开始通红,严重时变成青、紫色,后回到红色。
5、手掌或手指,如同有针从肉里往外扎,同真的针扎感觉一样,嗖嗖的有疼感(至少要扎3-4个月)。
6、做勾手时,感觉有一个小玻璃球,随着脉搏,顺着手臂撞击手腕的脉门(也是3-4个月)
7、感觉手臂变成垒球棒子,小手臂粗重,大手臂细轻,通过环吊在肩膀上。
8、某些动作,感觉手掌是一把沉重的铁铲子,手臂是铲子把。
9、做按时,感觉手臂里各有一个小绳,系在嗓子的左右扁桃腺上,手往前伸做按时,感觉这两根小绳在拉动扁桃腺。由于手臂练出沉来以后,这种沉会拉动到脖子根部,就会把脖子拉长,就会拉动脖子内部的器官,那么,就会拉动扁桃腺。
10,做掤手时,感觉手臂骨头上面的肉体,往下压在骨头上,骨头下面的肉体,会往下拉坠着骨头。
11,做掤手时,感觉手臂在往前擦一个球的下、前的球面。
12,抱球时,感觉双臂在圈着一个球,球的后面靠在胸口上。
13,感觉穿着一个沉重的沙袋背心,脖子根部以下,往下沉、坠。
14,从肩到脊椎,之间的肉体,变成胶皮状,并且有酸累感。
可以说,有的感觉短一些,有的感觉长一些,此起彼伏,不断涌现。身体在练出沉来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不同的感觉、感受。
1、感觉浑身绑满沙袋,感觉非常沉重,很累。
2、如同站在齐脖深的水里做动作,感觉有阻力。
3、如同浑身绑满皮筋,感觉做动作非常费力。
4、胸口中间,感觉里面长一个瘤子,越长越大,以后会慢慢的往下走。
5、如同身体像冰一样,感觉从上到下,慢慢的融化,化的部分感觉变成水,没化的部分感觉是冰,感觉冰在托着水,并逐渐的向下融化(气练出来了,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这一点可参看,太极拳解密之八:太极气功。
6、胯关节逐渐的练开了,逐渐的感觉胯部的滑动性增加了。
7、做动作时,感觉肢体一下子就滑动到位了。
8、感觉肚子会随着动作转。
9、脚下的踩劲特别大,感觉能把地下踩一坑。
10、腰胯膝脚没磨好的地方,感觉坐汽车里,走在一些警示线的地方,有一种咯咯愣愣的颠簸感。
11、练开胯时,感觉胯部向外又酸又胀(开胯必须有这种感受)。
12、感觉腿和胯,如同一个要散架的凳子,身体坐在凳子上忽悠忽悠的练拳(中正安舒)。
13、腰与胯,如同两胯之间是一口锅,腰裆感觉是一把铲子,往前去的时候,如同用铲子在铲锅里的菜(腰裆的铲劲)。
14、后座时,感觉坐在一个鸡蛋粗的木棍上,非常稳当(骨头的支撑)。
15、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感觉有球的存在,根据动作的不同,球的形态不同,位置也不同。
看看长劲与短劲:推车用长劲,砸核桃用短劲;
用反了车就会被推得像个不倒翁骑兔子,那核桃也会落得个不是没砸开就是连皮儿带仁儿一起稀碎。
短劲主要指的是劲力的作用时间短;
长劲则劲力作用的时间长。
八门劲法中有的可长可短,捋(快捋)、挒、靠等常表现为短劲;
拳、掌、肘、膝、胯的凌空击打和蹬、踢等当然也都是短劲;
而双推手等所使的挤按劲则属长劲。大家所见的把人发得很远的劲力,使的都是长劲。
正因为劲力的作用时间长,才能把更多的能量传到对方的身上(成正比关系);
也才能把一二百斤的大汉抛出数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