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6-2-14 09:26 编辑
太极拳起式时候的规矩要贯穿整套拳的所有动作。
规矩要求虚领顶颈;头顶百会穴上顶;下颌微收,空胸实腹,含胸朋背,后腰不能凹陷,腰眼要饱满鼓出来;
气沉丹田,把气放在小腹,胸口不要憋气,努气,否则会形成横气填胸;
两脚与肩宽,两脚平行,不丁不八;
重心放在脚掌后三分之一处,当身体感觉站不稳的时候,脚趾肚自然抓地,脚心涌泉空,这个跟脚指甲扣地是不同的。
舌尖抵下颚即下牙堂;鼻尖吸气,嘴唇吐气,自然呼吸。
目光呼气的时候放长放远,吸气的时候目光收回,这个主要是要结合意念的配合了,耳听身后。
手型要虎口朋圆;大小指相合,食指与无名指相合,中指向上领,掌心空,掌根注意坐按,力达指肚,感觉手指热,指肚饱满,气血达到稍节。
外三合也是在练外形阶段必须注意的,就是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相合;练拳精力集中。
这些最基本的规矩做到了,练拳才不流于花架子,才能练一遍有一遍的收获。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6-2-14 09:27 编辑
太极拳行拳时先要明理,什么是折叠,为什么要折叠,怎样去折叠。
搞懂了这个折叠之理,那么太极拳的内功修炼就入门了。
在大自然之中,都是曲线运动,社会也好,家庭也好,人生也好都是在曲折之中前进,以曲求伸。
南半球与北半球在一年之中就是一个大的折叠,冬天与夏天折叠交换。
我们在北半球,现在是冬天,这时候的南半球是夏天,是折叠。
台风是大气环流的冷空气与热空气相互折叠而产生。
太极拳的折叠,就是一种来回劲。
欲左先右、欲后先前、欲上先下、欲发先蓄、欲要先给、声东击西、先化后发、引进落空,化其实,探其虚,沾连沾随,不丢不顶。怎样练折叠劲?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都是用意念去练前发力用后腰推劲,挣开伞就是一上一下的劲和力才能够完成。
用意念去练前发力用后腰推劲----看懒扎衣、六封似闭、双风贯耳、铁地耕牛等等;
脚到手到方为真
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贯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这也。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当时而动,如雷如塌,出乎尔而疾如闪电。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左右前后,并无抽扯游移之形。这就是行拳要有节奏,不能乱来一气,脚到手到是也。
太极拳行拳时要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的要求,争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就需要“一身备五弓”。其具体操作方法和要领简明扼要如下。
一身备五弓,即:腰身为主弓,两臂为两上弓,两腿为两下弓,五弓合一,能蓄能发。
练拳时要使两臂两上弓饱满(以肘为弓把,手腕和项下锁骨为弓梢);必须做到沉肩坠肘。
肩要下沉,两臂与肩接牢,才能使臂生根,使沉着松静而有定向,肘在运动中不能高于肩,肘尖有下坠之感。手在松柔灵活中用坐腕来固定(掌根微微着力而下沉),使两臂放松、放长。
练拳时要使两腿两下弓(以膝为弓把,髋骨与足根为弓梢)饱满,必须做到两点。
l、屈膝圆裆。两腿弯曲,身体下坐(切记不是下蹲),两膝向外撑,意念将两膝往里收,形成一圆裆。腿部得以圆活旋转,腿部只有在这种特定的姿势下才能放松、放长,会阴穴下沉,气达涌泉穴,使两腿翱起练就千斤力。
2、腿的旋转配合手臂、身的旋转;成为全身的旋转,逐步上升,就可以达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的完整一体的太极劲。
五弓合一是内外整体劲的具体规定,在练拳过程中把以上要点始终贯穿于动作中,每站一势,五弓具备,形成八而支撑的蓄势,逐渐达到弓弓饱满,一触即发。
太极拳练习中应该注意强调的是由下而上的“脊柱后撑”!我的每一式拳架都有注意这一点;不知你们看到没有?!!!
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关键在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的才是至重要。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6-2-14 09:20 编辑
太极拳的37个基本动作中;招招式式有虚实,时时处处有虚实,并且,一处还有一处的虚实,每一个点上也有每一个点的虚实。太极拳中分虚实是绝对的,而虚实的变换过程却是相对的。检验虚实转换是否灵活自如的标志是与人搭手,不被人制。虚实转换的微妙之处是“随曲就伸”,在式与式的承上启下处动脑筋。太极拳中的虚与实是在方与圆的范围内的虚与实,出了方、圆易为人制;离开了方和圆就失去了分虚实的意义,就没有虚实,单纯的虚和无目的的实是不可取的。分虚实的目的在于保持自身运动自如。一句话,分虚实是太极拳的灵魂。
一松一紧一运化;
一松一紧一太极;
一松一紧力自出;
一松一紧自无敌;
不松不紧不刚柔;
慢松慢紧力浑厚;
瞬松瞬紧炸力崩;
渐瞬松紧鬼神惊;
拳者若明此中理;
无师自通功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