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3 14:06:40


“拳不在多,唯在熟,练之纯熟,即六路亦用之不穷。
其中分阴阳,止十八法,而变出即有四十九。
拳亦由博而归约,由七十二跌、二十五拿以至十八;
由十八而十二,由十二总归之存心之五字:
敬、紧、径、劲、切。
故精于拳者,所记仅有数字。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3 14:35:10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9-5 06:30
太极拳博大精深,由于学拳人的资质、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理解的深浅、悟性有异,从学时间又长短不一;即使是 ...

练拳五字诀:静、灵、敛、整、聚!
一曰心静
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
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息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
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
要刻刻留意,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
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
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二曰身灵
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
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己入彼骨内。
两手支撑,一气贯串。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
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
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
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
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
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
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功弥久而技弥精矣。
三曰气敛
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
务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
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
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
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
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
四曰劲整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
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
劲起于脚根,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骨。
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
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先不后;
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
此所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五曰神聚
上四者俱备,才归神聚。
神聚则一气鼓铸,炼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
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
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
紧要全在胸中腰间变化,不在外面。
力从人借,气由脊发。
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
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
合便是收,开即是放。能懂开合,便知阴阳。
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随心所欲也。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3 14:49:43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3 14:35
练拳五字诀:静、灵、敛、整、聚!
一曰心静
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




http://www.taiji.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04/23/144155hea6j727zah4wve3.jpg

其中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
就是练拳时,上提式为吸气蓄势大椎与会阴形成弓背,劲就沉入脚底;
发的时候,实腿的胯一松,大地的反弹上来,就开就发咯!
借大地之力;千斤顶的原理。


http://www.taiji.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04/23/144251hmka8rvyvppgvysz.gif
其中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就是轻沉兼备;
形成错位对拉的力道!
也算是刚柔相济的一点解读吧!
http://www.taiji.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04/23/144359e0aefpcxxbnop0gz.jpg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3 17:42:42

练太极拳首先,要领会“劲”的涵义。
太极拳认真练习到了适当的阶段,就会练出劲来。
这股劲是一种“浑劲”,也就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
所谓“懂劲后愈练愈精。”
据我个人的体会,这股劲好象秋天的成片芦苇在湖中被大风吹得俯而复起,坚韧不折,柔而有弹性的意思。
又好象海洋中的滚滚波涛,水质虽软而含有非常雄厚的力量。
浑劲练出以后,继续再进一步要从浑劲中练出“轻灵劲”来。
浑劲是藏而不露的浑厚实力,从而达到柔而有刚。
轻灵劲是既有轻灵感觉而又能园活运转的意思。
将这两种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为用,才能刚柔相济,棉里裹针;
再能变化分出掤、捋、挤、按诸劲而灵活应用之;
始可达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目的,方能进入具有高度艺术的境界。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3 17:52:35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3 17:42
练太极拳首先,要领会“劲”的涵义。
太极拳认真练习到了适当的阶段,就会练出劲来。
这股劲是一种“浑劲 ...

太极拳要练出劲来,仅凭一般勇气蛮练,不去体味它的涵义,钻研它的架势,这是办不到的。
必须自己苦练之外,又要练得处处符合原则和要求切合实际。
这就要在平日练习时必须注意到下面四个要点。
  一、眼神平视,要贯注而活泼,当每式的变化,视线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顾。
  二、腰是一身的主宰;练拳时要顶腰,身形腰顶岂可无。
如云手,搂膝拗步,斜飞式,海底针,高探马等式;都须腰部挺拔,像立之运转,转时总不离轴心。
又好比指南针一样,针动而针轴不离原位。
武术家所谓:“守中土”就是指中土不离原位的意思。
引证力学来说,就是重心作用。所以练拳必须讲究“尾闾中正”。
神贯顶,尾闾中正才能保持重心,而无姿势偏侧,架势过与不及之病;
练拳如果低头耸臀,腰部不挺,失了重心,就是所谓“冒腰”。
常言道“低头冒腰把式不高。”
因为冒腰则呼吸不畅,气不能下沉;
顶头不能悬虚,虚实不清,上下不能一气贯通,终练不到高明的程度。
三、四肢:练太极拳对四肢的运动,有一句话叫做:“如意胳膊、箩圈腿。”
就是说,手臂与腿都要微有弯曲含蓄之意而不可伸得过直。
“劲以曲蓄而有余”,就是指此。
如单鞭、野马分鬃式,后腿微曲向外 ,就能做到前弓后蹬;
力从脚跟而发,像树生根于地全身稳固,而不是向后挺得过直。
总的来说,四肢要圆润、灵活、稳实、切忌强直。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3 18:00:10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3 17:52
太极拳要练出劲来,仅凭一般勇气蛮练,不去体味它的涵义,钻研它的架势,这是办不到的。
必须自己苦练之 ...

看看各关节如何运动:
  (1)要坐腕斜压掌,但掌心要微凹而不可平,这是要着。
  (2)手指不宜太直,手指与手指之间不宜并紧,要似开非开,练久劲自生。
  (3)肩要松活下沉,不可用强劲或有耸抬之意。
  (4)肘要下垂,如白鹤亮翅式,手臂虽向上提,而肘尖意须向下。
  (5)要以肩顶肘,以肘领腕,又要以指领掌,以掌带臂而沉肘松肩,
又要以腰腿之意配合手、肘、肩,上下联贯,
虽略有先后而动作协调节节贯串,不可过劲,过劲则僵硬。
  (6)迈步时,脚跟须先着地,然后徐徐踏实,即所谓“迈步如猫行”。
猫行的形象很妙,脚步既轻灵又稳实,而其身躯又活泼。
同时膝随之向前,但弓步不可过劲(指膝部不过脚尖)。进退即能灵活。
后脚要着劲,切不可偃侧。
  (7)脚的起落,如云手式,跨步时须先提起脚跟,继之提起脚尖。
跨步后,脚下落时要以脚尖先着地,而后徐徐踏实。
能这样做,左右虚实自然分清。
  (8)要含胸。含胸与冒腰,陷胸不同。
而是两臂骨节均须松开, 肘部下垂,呼吸自然。
  (9)开裆。开裆不是指步宽,实系松胯,胯松则裆自开。
  (10)裆要平,裆平则下盘稳固。同时在裆平的基础上意还要上提,提裆贯顶;
必须做得自然,则头自中正,呼吸舒畅,气度安适,从而能上下相随,式式均匀,自可领会周身轻灵园活之趣。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3 18:04:14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3 18:00
看看各关节如何运动:
  (1)要坐腕斜压掌,但掌心要微凹而不可平,这是要着。
  (2)手指不 ...

再看看意境
  (1)心要静而精神要振作,忌低眉垂目,委靡不振,缺少生气。但也要忌怒目攒睛,挺胸露齿。
周身要节节贯通,勿使有丝毫间断。
  (2)重视前辈积累的经验,遵照典型的架势来认真锻炼。
但要练得自然松静,使举动周身轻灵。必须“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不离规矩”。
本此坚毅精神,才能练得得机得势。
  总之,太极拳每一架势都有它的精义,必须悉心揣摩,仔细领会。
举手投足,不可太拙,太拙则腰腿不随,全身易于强硬。
要步随身换,进退须有摺叠。
姿势必须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随时留意,着着用功,式式须要清楚,不可含糊,而又要连贯,一气呵成,日积月累,功到自成。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3 18:04:15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3 18:00
看看各关节如何运动:
  (1)要坐腕斜压掌,但掌心要微凹而不可平,这是要着。
  (2)手指不 ...

再看看意境
  (1)心要静而精神要振作,忌低眉垂目,委靡不振,缺少生气。但也要忌怒目攒睛,挺胸露齿。
周身要节节贯通,勿使有丝毫间断。
  (2)重视前辈积累的经验,遵照典型的架势来认真锻炼。
但要练得自然松静,使举动周身轻灵。必须“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不离规矩”。
本此坚毅精神,才能练得得机得势。
  总之,太极拳每一架势都有它的精义,必须悉心揣摩,仔细领会。
举手投足,不可太拙,太拙则腰腿不随,全身易于强硬。
要步随身换,进退须有摺叠。
姿势必须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随时留意,着着用功,式式须要清楚,不可含糊,而又要连贯,一气呵成,日积月累,功到自成。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4 17:42:33

练太极拳,人体血气够达到匀清松柔,只有匀清才健康,只有松柔才有刚劲。
行太极拳是用意气运动,不是肢体运动;
肢体是随着意气的运动而运动。
两手大臂肩膀外形是不动的;
小腿也是微动的;
垂直或者形成三角形的外边;
有利于内气随曲就伸,
所有跪膝盖的动作都是影响内气畅通的。
看别人有不有内功就看一个动作,——起势是否跪膝。
有了匀清松柔,就会延年益寿,不老春光;
好像玉女穿梭一样非常灵敏快速。
在技击的时候有讯雷不及掩朵之势。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26 16:48:52

看看太极拳怎样发力不被人制。
一是要下盘稳如泰山,意想是一个庞大的正方体;
二是上盘要轻于鸿毛,意想圆球之中央任何一点派生产一个三角形发放出去,打流星一般。中心没有费力,而是周围的力量。
圆心是裆,这个裆是一个万向轮。非常小,越小越灵活。
“空竹”为什么转得那么快。陀螺为什么又快又稳。就是圆心小。
纲举目张的纲就是中心的力量。大吊车“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不就是滑轮组这个机器裆吗?
太极拳发力是滑轮组这个裆,上连手,下连脚,中心一动,两头形成了对拉旋转的离心力。
太极拳怎样巧妙地用上了圆心杠杆力呢?
平常练太极拳就要以这个中心为核心。这就是练功。
练功练得扎扎实实,再投入到运动中去。
才会松沉稳健如泰山,行云流水天地间。
页: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查看完整版本: 话说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