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9: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18:39:46

南京+郑建明 2016/7/14 18:39:46

@湖北+涂红 师父拳理讲遍,那就是指导。难在悟,在练。涂红姐练拳肯定是积极而努力的,缺的是体悟,缺的是遵循拳理。比如说,师父讲了不下百遍坠肘,我觉得你就没做到,所以手总是高。如果你理解坠肘在形体上的合,在技击上的防与攻,让你抬手抬肘你都不会去做。不是师父不努力教我们,也不是师父有藏私,是学习要动脑筋想,知其所以然,而后在练习中体会,巩固。按师父教导,逐点体会,改进,必有进步。共勉。

18:42:30

南京+郑建明 2016/7/14 18:42:30

@南京+杨义勋 杨师兄有个优点,广听意见,广纳真知,练拳讲道理,所以拳练得好,练得扎实。值得学习!

18:47:59

南京+郑建明 2016/7/14 18:47:59

@湖北+涂红 涂红姐的拳架子正,动作松柔,有底子,就是缺一个合,或者说定没做好;

在以身带手,身手结合上也有欠缺。

还是一句话,练拳要讲理。

南京+郑建明 2016/7/14 18:48:38

回家做饭

19:25:29

南京+杨义勋 2016/7/14 19:25:29

@南京+郑建明 建明师兄辛苦!纠正您一个称呼,你懂得!

我认为建明师兄针对涂红师姐的问题,说的十分准确到位、苦口婆心!

我理解的“慧”,建明师兄己解读很明确~练悟结合~不要盲目练,练中有悟、悟中验练,用脑子!用脑壳!

不做盲练、做心练~用心练了,你就有收获。干杯~进行中!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13: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太极拳的行拳走架中,特别强调了“合”在整个盘架过程中的重要性;

即合得住、才能展得开;

反映出太极拳运动是修练阴阳二气合一的,即阴阳相济。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14: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14:44:49
南京+杨义勋 2016/7/15 14:44:49
从心知到身知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用心的、需要付出的但又尽在其中的过程。这完全不是空喊几句豪言壮语的事!
你真的付出了、用心了、悟到了,就必将有所收获。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空想、自欺欺人。
南京+杨义勋 2016/7/15 14:46:04
师父硬塞也塞不进去啊!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6: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松胯”是指胯根的放松和内收;

“下沉”是指胯根放松后,身体上身的整体下沉,是松胯后产生的自然结果。

“旋转下沉”是松胯造成身体上身在下沉的同时又发生了“偏转”;

无论是实腿还是虚腿,那一侧的胯只要一松,就会向那一侧“偏沉”,这是人体生理规律。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6: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松胯下沉”与“旋转下沉”的区别:

就是上身在下沉时,方向是否发生了改变。

松胯时“旋转下沉”的角度是可以控制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7: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体重心移动的方法:

①实腿一侧“旋转下沉”,形成的状态是“坐腿掖胯”,上身偏转45度(最大),只要膝盖扣住不动,脚底会产生一种拧劲和反弹力;

②蹬腿移重心到中间或另外一侧,上身的方向保持不变;

③原虚腿一侧“旋转下沉”,上身往回偏转45度,方向转正,合住裆胯。

如果虚实不停的转换,再将动作连贯起来,虚腿变为实腿时偏转45度,再由实变虚时又偏转45度,就形成了两胯的左旋右转;

由两胯左旋右转的虚实转换带动四肢,这种方法就叫“旋转虚实”。

太极拳的虚实转换,都是通过“松胯下沉”或“旋转下沉”实现的。

实腿一侧松胯时,身体上身只下沉而不旋转,即胸向没有发生改变,就是“裆走下弧”;

身体上身下沉的同时又有旋转,即胸向发生了改变,就是“裆走后下弧”

过去练习传统拳架,身法比较低,松胯下沉时胸向不易发生改变,所以强调“裆走下弧”较多。

练习拳架时,不要刻意注意裆走的是下弧还是后下弧,待熟练到一定程度,都是顺其自然。

太极拳强调周身一动无有不动,身体带动四肢,上下相随、主从不乱,实现这些要求必须以“腰为主宰”;

这些道理也许谁都会讲,而实现以“腰为主宰”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通过“松胯”移动重心,旋转虚实,不管裆走的是什么弧,即可自然实现以“腰为主宰”,带动四肢。

不掌握“松胯”移动重心,旋转虚实,练习什么架都是空架,既使练习一辈子也仍然是空架。

有人将“松胯下沉”称之为“骨盆偏沉”,这种说法没有“松胯下沉”容易理解;

“旋转下沉”比“螺旋下沉”更为形象和直接。

看看太极拳的拳经拳谱的内容:

1,太极拳步法的转换要求是“迈步如猫行”,用来比喻虚腿的轻灵,其诀窍就是实腿的“旋转下沉”。

所谓“进退须有转换”,就是要求步法转换时,要将虚脚先收回来,这样做主要是出于攻防的考虑。

虚脚收回之前,实腿首先“旋转下沉”稳固重心,虚脚即可提膝轻松收回;

可以前后左右开步,亦可用膝技击,还可蹬踹踢打,为我随心所用。

开步时也要“旋转下沉”,不仅是稳固重心,还可使向前向后和左右的开步没有区别,只是出脚的方向不同而已。

2,所谓“逢右必左、逢左必右、逢上必下”,其实质都是实腿的“旋转下沉”。

“逢右必左、逢左必右”,是指重心移动时,只要实腿一侧“旋转下沉”,手臂不动,自然而然就做好了,而绝不是人为故意要这么做。

所谓“往复须有折叠”,是讲双手由上向下的转换;

最常见的是上掤变为下捋,只要实腿一侧“旋转下沉”,手臂不动即可自然完成。

在“金鸡独立”等拳势中,虚腿提起之前,实腿首先要“旋转下沉”;

不但重心稳固,亦可防止身体起浮,这就是“逢上必下”。

3,练习拳架要“连绵不断,一气呵成”,上一势的结束即为下一势的开始;

只要掌握了旋转两胯变换虚实,通过刻苦练习做到并不难。

两胯不停的交替旋转,就能势势相接,连绵不断。

所谓的“凹凸、断续、缺陷”,指的也是两胯旋转时不圆活而导致的毛病。

拳势的“抹角”,说白了就是实腿一侧的“旋转下沉”,手不动棱角就自然抹掉了。

“快慢相间”的实质是,实腿变为虚腿时为“转关”,由方转圆,所以旋转自然就慢;

虚腿变为实腿时由圆转方,原实腿的蹬劲促使其自然加快;

用两胯旋转虚实练出的拳势,自然就会“快慢相间”。

如果理解了这些道理,拳架就没那么复杂了。

4,太极拳讲的腰裆劲,实际是裆部的快速旋转。

太极拳的发力,要求“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

尤其要“节节贯穿”,下肢表现为“旋踝转腿”,中节表现为“旋腰转脊”,上肢表现为“旋腕转膀”;

这些要领其实就是通过两胯先后的“旋转下沉”,

将身体重心从一侧移到另外一侧,在两胯的旋转过程中,会将这些要领表现的淋漓尽致。

所谓“引进落空合即出”,讲的也是“旋转下沉”。

通过“旋转下沉”,可以引进对方,又可避开对方攻击的落点使其落空(不得已时才会动步);

同时又合住了自己的裆胯,为发放创造了条件。

四个字:逢转必沉!

5,拳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其实也是讲的旋转虚实不圆不活所致;

这是不得机不得势的病根,如果从其它方面求解答案,只会徒劳无功。

所谓的“双重”,阴阳虚实不分,指的是尚未掌握旋转虚实的方法;

一旦掌握了旋转虚实的方法,就不大可能出现“双重”的病象。

悟透了两胯旋转虚实,也就悟透了拳。

任何门派的太极拳套路,可以简单归纳为三部分:

一是两臂的开合;二是步法的转换;三是重心的移动。

两臂的开合与步法的转换,又都是在两胯旋转虚实的过程中完成的。

“旋转虚实”即通过“松胯”移动重心,是太极拳真正的秘诀;

练习拳架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旋转虚实”四个字里找到答案。

发表于 2016-7-17 22: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7-14 15:49
静、松、空。
一、气闲神定可以得到护法神的保护

真是好方法,感谢师父。师父有不会的吗?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09: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缘太极 2016/7/18 4:10:39
2014年5月26日我的日记;当我静心平视眺望,我的肢体仿佛伸向远方,浑身的血液在平缓流动,气息轻若如丝,皮肤的微弱跳动如琴弦,指尖抚摸到空气的流动。这就是我现在打太极拳的体会,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我静下心来,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沉静在自己的天地里。我不知自己的感觉对不对?但我喜欢这种享受,喜欢骨节逐步伸展的舒服感,喜欢肌肉筋络如跳舞的节奏,喜欢肢体如拉皮条的伸缩力,更喜欢跃起如漂浮,落地无声的弹跳。每天走路都如踏弹簧,感到轻灵,愉悦,老是高兴。能有这种感觉,感谢我的师父,耐心授课,感谢他循循善诱的指导。我感到我的师父杨锦富是最棒的!
9:04:43
湖北+涂红 2016/7/18 9:04:43
师父最棒
湖北+涂红 2016/7/18 9:05:51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早上好!
9:19:48
安徽+李令哲 2016/7/18 9:19:48
师父最棒,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6: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15:01:28
南京+杨义勋 2016/7/18 15:01:28
看了师父转发的方缘大姐的练拳感悟和涂红师姐、令哲对此发出的“师父最棒”的赞叹,使我想了过去的一句老话,叫做“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以此推论,如果“师父最棒”是成立的,那么我们这些人也应该是“最捧”的,不是吗?可是反观我们自己做的又是怎样呢?能称为“最捧”的吗?所以,我个人认为,与其赞叹别人、赞颂师父,不如首先做好自己,把自己的事脚踏实地做好了,把师父无私施教的宝贝学到手,才是正道,才是看了方缘大姐练拳感悟后,应该反思自己的地方。可千万不要把“做最好的自己”挂在嘴边、而实际行动上却是空洞的、虚无的、不着边际的啊!

南京的杨锦富 2016/7/18 15:02:29


南京的杨锦富 2016/7/18 15:02:37

15:10:21
安徽+李令哲 2016/7/18 15:10:21
师父最棒
15:18:07
安徽+李令哲 2016/7/18 15:18:07
世界上最极致的东西是什么?是心。它可以最快也可以最慢,可以最大也可以最小,可以最真也可以最假,可以最弱也可以最强,可以最残忍也可以最慈悲。心是每个人最大的秘密,它决定了命运的走向,所以,调心是世上最好的工作。
15:27:01
湖北+涂红 2016/7/18 15:27:01
应该感谢杨师兄在任何时候都会诚意地告诫拳友,踏踏实实跟师父学好本事,练到自己身上的才是终身受益匪浅的,感谢杨师兄的开导
南京+杨义勋 2016/7/18 15:28:45
@湖北+涂红 相信你能!
15:29:31
安徽+李令哲 2016/7/18 15:29:31
师兄好,这几天没喝酒了
湖北+涂红 2016/7/18 15:30:16
一定努力,不负众望,谢谢杨师兄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8: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尾闾在太极拳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身体如何保持中正离不开尾闾的作用。
尾闾就是所说的尾巴根。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保持立身中正。太极拳首先必须做到立身中正。
要做到立身中正应该是百汇上领,尾闾前翻。
从而保持脊骨正直,达到立身中正的要求。
    2.在进退顾盼中保持平稳。
太极拳要求在进退顾盼动作转换的过程中一方面保持立身中正,一方面要保持平稳。
当你进行动作转换时,注意以尾闾的移动,才能保证平稳、中正。
同时使重心转移灵活,不出现弯腰翘臀、起伏蹬地的现象。
    3.如果不讲尾闾前翻的拳,肯定不是太极拳。
    练习方法:
    1。在行拳过程中注意保持尾闾前翻。意想打滑梯的感觉。
尾闾向前向下溜,也就是溜臀。也可以将尾闾想象成犁,动作转换时如犁地。
    2。在进退顾盼动作转换时,用尾闾找脚后跟。
如进步时,用尾闾找前脚跟;
退步时用尾闾找后脚跟。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