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0-14 09:01:37

方缘太极: 师妹进步的真快,说明她在持之以恒的习练,有了钟摆感,离贯性应用就差一点啦,我为她鼓掌,为她加油,向她学习。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0-14 09:02:10

湖北涂红的拳架;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对于练了五年以内的人,更要好好看看。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0-14 09:07:07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0-14 09:0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1ODI2NTIzMg==.html

一个湖北学生涂红的拳架。

太极拳不论哪家,那套、难与简单,或者是单式盘架,在练习和行拳中,要有中正的钟摆感,这种感觉是太极韵劲开始。只有找到初始,才是贯力的开始,就象机器刚开动一样,她有了钟摆感,而且是中正沉稳下做到的。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0-15 09:11:54

练好太极拳:有些东西靠自己摸索、看书就可以练,但有些东西比较细,必须有老师当面辅导、多次辅导,纠正之后,才能学会掌握。因为有些秘诀的确是前人上千年练功经验的总结。
有些原则是不能违背的,因为它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真理。
学练拳术;首先要讲科学,别轻信“人家都说”,或者“大师说的”。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0-16 08:53:27

正确的腰胯运动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要环节;
其关键是做到松腰、松胯以及做到骨关节运动变化符合人的生理和力学原理。
根据腰胯的生理构造、太极拳的技术要求就是解析了松腰和松胯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腰胯的功能与作用;
具体体现了腰胯的合理运动方式与方法。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0-16 08:58:31

太极拳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就是腰为一身之主宰;
能松腰然后两脚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
“腰”和“腰际”指的就是腰和胯的组合。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0-16 15:22:24

专门用技巧来起得胜利的,不是太极拳的功夫。
如果用一辈子的精力去练太极拳的技巧,只是显示自己的能干,一时的快和。是不可能达不到健身的目的。
只有用太极拳的神意运动才能够健身,更能够技击。牵动四两拨千斤必须如此。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0-16 15:30:14

1、太极拳是以头脑和心灵的功夫为主,拳脚功夫为次。
2、无论动静,保侍中定,否则有过或不及之虞。
3、牢记七字:中定、整体、不用力;推手时加五个字:顺方向转圈(用意顺对方来劲方向转圈);
共十二字可得太极拳体用之功夫。
4、行功盘架都必须“先在心,后在身“的薏动心随,注意心意的修炼和运用。此为精髓。
5、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劲到。
6、与对手接触处,我先用意收(即吸)将对方来劲吸之脚下。使对方跟浮起(气亦浮起)我借地反作用力把对方发出。即是“呼”;故太极拳“呼吸”非人口鼻之呼吸也。
7、太极拳的“呼吸”指蓄、发、开、合、收、放。“吸”是蓄劲过程,“呼”是发劲过程。
即是周身气势的收小和放大。
8、要内动不令人知,运用内气潜行来支配形体而适应敌之变化。
9、修炼太极拳之内功精要:守住中定盘拳架,一收一放变阴阳。
一动整体带旋转,切记用意不用力。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0-16 15:38:39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10-16 15:43 编辑

练太极拳不可用气(憋气),用气则滞;不可用力,用力则断。
不在盘架下苦功,任何太极劲都练不出来。更不用说浑元劲。
太极拳“道”是“身知”“体悟”身上不挂力。练好一阴一阳两个动作,就一通百通。
身体的呼吸要和拳架的阴阳、收放、开合、蓄发高度统一,才能奏效。
吸阴阳呼——切记

太极拳外练眼、手、身、步,内练神、意、气、劲。
内外八个方面高度统一了,才能够达到协调完整,周身一家的要求。
千招易得,一劲难求。接手四稍空,一接点中求。中正中的点状功夫才是太极拳的真功夫。
放松是练成点状功夫的必由之路。
内劲达到高深境界后,阴阳相济意、形、气、力融为一体。
不用走化,即用内劲发人。敷、盖、对、吞的功夫即指此。
盘架子必须式式作到“有上必隅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隅右;
力起于根,发于脊,形于手,用意不用力;就能功到自然成。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0-18 16:52:29

练拳不修松,到头一场空。要心松,意松,神松,体松。五脏六腑松,四肢百骸松,节节松,周身松。一动一虚实,一动一松柔,松而不懈,刚柔相济,用意不用力。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查看完整版本: 话说太极拳